100岁的你永是最亮的星——追忆许渊冲先生的西南联大往事
开屏新闻2021-06-17 15:46

我国翻译界泰斗、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许渊冲先生6月17日上午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新闻链接:《中国翻译界泰斗许渊冲去世,享年100岁》

许渊冲逝世.jpg

许渊冲先生的百年一生取得无数荣耀,被称为“诗译英法唯一人”

1999年,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2014年成为亚洲首位获得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的翻译家。

分割线

无关年龄,只谈青春

他是“九零后”的热血少年

正在热映的纪录电影《九零后》中就有翻译泰斗许渊冲先生的出演。

他与其他15位西南联大的学子共同讲述了西南联大那段伟大而传奇的历史,记录属于他们的热血青春和家国情怀。

九零后海报.png

△《九零后》电影海报

许渊冲先生回忆联大往事,遥远却清晰,电影里他接受采访时,仍记得自己在西南联大的学号:“A203嘛。联大是A,Associated(联合),清华是T,北大是P,南开是N嘛。”

1921年,许渊冲出生于江西南昌一个书香之家,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6岁的他为躲避战火来到了云南,第二年以第7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了西南联合大学外语系。

这座追求“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的大学迎来的第一批本科新生中,就有江西少年许渊冲,在西南联大,许渊冲与翻译正式结下了不解之缘。

△ 抵联大后第二日听茅盾讲座.jpg

△ 抵联大后第二日听茅盾讲座

许渊冲用英语将大一课表誊写在日记扉页.jpg

△许渊冲用英语将大一课表誊写在日记扉页

许渊冲和物理学家杨振宁相识于西南联大的英语课堂上,二人对古典文学和英语的共同爱好,使他们成了惺惺相惜的好友。

许渊冲杨振宁合照.png

杨振宁(左)与许渊冲(右)

17岁求学西南联大大一英文考试时。16岁的杨振宁80分考了第一,许渊冲得了79分,排在第二。

当时日记里他就“酸了一把”,后面回想起来,老先生还是不服气的说,“小鬼,比我小一岁,还比我高一分”。

许渊冲杨振宁.gif

《九零后》电影里,许渊冲先生回忆起西南联大的往事时,笑称:

许渊冲回忆.jpg那时,许渊冲为了表达对同班一位女生的爱意,把林徽因的诗《别丢掉》,精心译成英文,后来,许渊冲把这首诗发表到了杂志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首英译的《别丢掉》也就成了他的处女作,浪漫主义风格也首次正式显露出来。

许渊冲情诗.png

△许渊冲英译诗《别丢掉》

《九零后》电影出品人于荣光在接受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到,与老一辈九零后接触的过程中发现他们都生活得很平凡、很朴素,但他们做的却是对整个人类而言最伟大的事。

想通过电影告诉对那段历史可能不是那么了解的部分年轻人们,让他们看看这些老前辈们在建设民族,建设国家的时候都付出了什么?

在面对苦难和危险的时候,他们都显得特别从容,因为他们的心里只有一件事:就是要学习,要用科技救国、用教育兴国。

分割线热爱就是

百年坚持做同一件事

许渊冲把大量唐诗宋词翻译成了英文和法文,他曾说:人生最大的乐趣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希望把中国文化的美变成全世界的美。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From hill to hill no bird in flight,

From path to path no man in sight.

A lonely fisherman afloat

Is fishing snow in lonely boat.

——许渊冲译《江雪》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The sun beyond the mountain glows.

The Yellow River seaward flows.

You can enjoy a grander sight

By climbing to a greater height.

——许渊冲译《登鹳雀楼》

“我不是用西方的翻译,字对字翻译。我翻译三美,意美、音美、形美。”

许渊冲先后出版了180多本中英法文翻译著作,其中最爱“中译外”,他说,把一个国家的美变成世界的美,这不是我个人的理想,应该是全世界的共同理想。

昔日同窗杨振宁曾这样评价他,“他从英文诗翻译出来的中文诗,念起来像诗。他将中文诗翻译成英文诗,念起来像英文诗”。

2007年,86岁的许渊冲先生患上直肠癌,当被告知还有七年寿命时,他依旧抓紧一切时间翻译诗词、名著,有条不紊地完成着自己的工作。

7年后,病魔没有打倒他,在2014年,许渊冲先生获得了生命中的最高奖项———素有翻译界诺贝尔奖之称的“北极光”奖。

九旬的他,还挑起翻译莎翁全集的重任。他说,“我不去管它到底是37部还是38部,我就一部接一部译,一直译下去。”

电影《九零后》里许渊冲先生曾说:“难在自觉,贵在坚持,坚持将近一百年,也是不容易的”

在今年的六一儿童节,许渊冲先生还给小朋友送去了一段双语寄语:

六一祝福.jpg

“Good, better, best,好上加好,精益求精”。“我希望所有的少年儿童勤奋学习。”

(视频来源:央视新闻)

1945年7月14日

……数今天的风云人物,有在万里长空用生命写历史的飞行员,我不能冲霄凌云,就只好尽其所能,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了。

—— 许渊冲日记

许渊冲说,2025、2030、2035,这三个五年很重要,“但愿我能再活十五年,我能够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吧。”

分割线不忘家国情怀

一生旨在挺起中国文化的脊梁

全面抗战后的第四年,应中国的邀请,美国飞行教官陈纳德组建了,“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由于需要大批英文翻译,许渊冲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军。

在与美国士兵交流中,由于中方翻译不知道,如何翻译孙中山“三民主义”一词,现场一度陷入静寂,许渊冲站了出来,他用了美国总统林肯演说中的一句名言:“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民族  民权  民生”。

由于表现出众,许渊冲被派去负责情报翻译工作,因工作成绩优异,还获得了一枚银质飞虎勋章。

许渊冲银质飞虎勋章.png

△许渊冲的银质飞虎勋章

战火的洗礼使他褪去了青涩与稚嫩,从此他的浪漫主义中多了一份,厚重的爱国主义情怀。

许渊冲年轻.png

新中国成立后,许渊冲响应国家号召,毅然放弃了国外的优越条件,回国任教于北京外国语学院,1983年,他任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兼英语系教授。

这位“狂人”为翻译奉献了一辈子,却几乎放弃了一切能够提升生活质量的机会。他对生活的需求很简单,就是有饭吃、有地儿住、有活儿干。

许渊冲一辈子旨在为挺起中国文化的脊梁,实现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不懈努力、奋斗着。虽历尽千辛万苦,却始终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

分割线许渊冲这样评价自己

“书销中外百余本

诗译英法唯一人”

他也这样勉励后辈

“我可以超过前人

后人也可以超过我”

许老,一路走好!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 实习编辑 刘权乐 杨和慧 采访整理;部分综合自央视新闻

实习编辑 刘权乐

校对 王利绚

编审 李荣

专题更多>
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新闻原创产品开屏学习来云南,打卡不一样的“海”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