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红色文山】壮乡苗岭为什么这样红?
云报客户端2021-06-18 16:28

1955

毛泽东同志在西畴县委《一个混乱的合作社整顿好了》材料上,对东升合作社作出重要批示。

1975

邓小平同志作出“富宁县是革命根据地,确有其事,请有关部门给予重视”的重要批示。

1989

江泽民同志亲临文山考察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工作,把中央的关怀带给了边疆人民。

2009

胡锦涛同志对富宁县山瑶群众的扶贫发展工作作出重要批示。

2015

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工作时,深情地回忆起文山籍壮族烈士王建川的英雄事迹,称赞他“为了祖国不惜血染战旗”的军人血性。

这块红色的热土是云南省唯一被革命老区全域覆盖的州市。在百年征程中,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承载了无数个难以忘却的红色印记。

在这里,走出了中国早期参与编译《共产党宣言》、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先驱王有德。

在这里,共产党在1927年建立了云南省第一个农村党支部。

在这里,创立了云南省最早的红色革命根据地——富宁,是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领导红七军开辟的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中心。

在这里,中国人民解放军吹响了解放云南的第一声号角。

在这里,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处在支前参战的最前沿,铸就了“国家至上、人民至上、奉献至上”的“老山精神”。

在这里,脱贫攻坚战中,创造了“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

……

斗转星移,红色火种在这里深深扎根,早已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转化为磅礴精神力量,深深滋养着七乡儿女,也始终激励着云南边疆各族干部群众不断奋进。让我们跟随“走进红色文山”地图的指引,走进那段峥嵘岁月,去解锁壮乡苗岭的“红色密码”。

壮乡苗岭为什么这样红?

红色文山   百年风华

从中国第一批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先驱王有德的故居所在地砚山县出发,途经富宁,再到麻栗坡,走进“西畴精神”的发源地……

仲夏,行走壮乡苗岭,一件件革命文物,一处处红色旧址,跨越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等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四个时期,是党史学习教育珍贵的生动教材。

王有德:中国第一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传播先驱

王有德,1897年出生于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平远镇田心社区红果树居民小组(时为阿迷县傍甸乡)。他是中国最早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者之一,是为数不多的早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之一,是文山籍的第一个中共党员。

1918年,王有德考入北京大学德文系预科班,1923年毕业后被留校,担任德文系助教。在北大读书和工作期间,时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邀请德文专业的王有德等参加收集整理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著,使他从中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熏陶,从此走上了研究学习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道路。

1920年,王有德与邓中夏、王复生等到北京郊区丰台、长辛店、门头沟等地与工人广泛接触,办补习学校,宣讲革命道理,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1922年下半年,王有德经中共一大前入党的中共党员、共产党北京支部书记罗章龙介绍,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早期中共党员之一。

1926年,王有德投笔从戎,南下进入黄埔军校,在编辑处任上尉编译官,后到国民革命军11军任营长,随部队东征讨蒋,由江西九江转至南昌,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

1932年,王有德参加了“淞沪抗战”,先后任19路军团副、团长,78师上校参谋处长。1月28日,他深入吴淞前线,参与指挥作战,日以继夜工作。3月5日,王有德在整理部队、指导部队构筑工事、部署防线时,心力交瘁,英勇牺牲,年仅35岁。

小塘子苗族农民武装游击队:云南省第一支少数民族武装游击队

1927年12月下旬,中国共产党文山第一个党支部在文山市德厚镇德厚村下寨的洒戛竜大院诞生。同时还先后组建了洒戛竜劳动童子团、洒戛竜农民协会、小塘子游击队等。

小塘子当时是一个有20余户人家的苗族村寨,东连羊皮寨、洒戛竜,西接蒙自查尼皮、小东山。山高坡陡,地势险要,是组织武装的理想地点。1928年,云南各地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根据上级党组织指示,地方党组织选择在小塘子建立衔接文山与蒙自之间的工作据点。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党组织从积极分子中挑选了一部分立场坚定、年轻力壮的骨干,组成一支20余人的苗族农民武装,由周小友任队长。

小塘子游击队因此成为云南省第一支少数民族武装游击队,并被写入《中共云南地方党史》。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云南省委书记王德三在小塘子创作形成的《苗夷三字经》,是中国共产党从事民族宣传工作的一部经典之作。

富宁:云南第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

1929年12月,邓小平、张云逸在广西发动百色起义,正式创立红七军。1930年,按党中央指示,红七军主力向东与中央红军会合,韦拔群、陈洪涛留下,组建了红七军第二十一师,在广西革命根据地坚持斗争,在敌人的重兵围剿下,根据地遭受重创。

1931年底,在富宁县壮族农民刘家华的带领下,红军队伍第一次踏上位于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区交界处的富宁(原名:富州)。在这里团结群众,共抗敌军,也让这里成为了云南第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

在红七军独立师副师长黄松坚的领导下,红七军第二十一师改编成右江独立师,独立师余部60多人到敌人统治薄弱的“七村九弄”地区抗敌。在富宁开辟了以“七村九弄”为中心的滇黔桂革命根据地,并在九弄的多立寨召开了边区第一次党代会,正式成立中共滇黔桂边区临时委员会,在临时委员会的指导下开展围剿与反围剿的斗争。

1934年到1936年间,由于战斗物资缺乏,富宁县百姓集谷捐资、策马裹粮,甚至拿出自家农用工具给红军作为抗敌武器来使用,竭尽全力帮助红军队伍。短短几年时间内,据不完全统计,富宁县就有2600余人参加了红军游击队。

以富宁县为中心的滇黔桂革命根据地先后组建了8000余人的革命武装,与国民党部队、地方民团及地主武装作战50余次,抗击敌人近11万人次的“围剿”,歼敌众多,有效牵制了国民党兵力,积极策应了中央红军长征。

这里也是云南省创立时间最早、坚持斗争最长、影响范围最广、政权最完善、少数民族参与最多、牺牲最大的红色革命根据地,还是中央红军长征后,在南方坚持游击战的重要根据地之一,为中国革命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要贡献。也因此,富宁县被誉为“云南红都”。

阿猛会议:成立中共滇桂黔边区委员会,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区纵队

1949年4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调整长江以南党的领导机构的指示,决定将中共桂滇边工委和中共云南省工委合并,成立中共滇桂黔边区委员会,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区纵队。

经过酝酿筹备,7月19日,林李明、周楠、郑伯克在砚山县阿猛主持召开中共云南省工委和中共桂滇边工委合并扩大会议,史称阿猛会议。会议历时15天,由于战斗频繁,会议曾经间歇,会议开法是滚动式的,场所几次变动,先后在丘北弥勒弯,砚山者腊、阿猛,后转至路南圭山、师宗石洞等地召开会议,于1949年8月21日结束。

会议宣布正式成立中共滇桂黔边区委员会,统一了党的组织领导,统一整编了军队,逐步建立了地方人民政权,是云南党组织领导革命斗争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富宁剥隘大码头:吹响了解放云南的第一声冲锋号

1949年12月,为粉碎蒋介石把云南建成反共基地的阴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三十八军一一四师、一五一师,第二野战军第十三军经剥隘大码头进入云南,发动了中国西南边疆最大规模的一次追歼战——滇南战役。12月29日,陈赓所率的解放云南大军,由广西经水路在富宁县剥隘大码头登陆,吹响了解放云南的第一声冲锋号。

柯仲平:革命诗人、狂飙诗人

他被毛泽东誉为“革命诗人、狂飙诗人”。解放后,柯仲平任过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苏友好协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西北文联主席等职,与音乐家聂耳、哲学家艾思奇并称“云南三杰”。

东升合作社:毛主席批示的地方

1955年12月,由中共中央办公厅编辑并公开向全国出版发行的《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以《一个混乱的合作社整顿好了》为题,将西畴县东升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整顿巩固情况和毛泽东主席亲笔为该材料批的按语收入其中。

毛主席在这段批示中提到:“有些合作社,在一个时期内,确实是混乱的,唯一的原因是得不到党的领导,党没有向群众讲明自己的政策和办法。所谓混乱,没有别的原因,就是这样一个原因。得不到党的领导,当然就要混乱,领导一加上去,混乱就会立刻停止。”毛主席的重要批示,坚定了西畴人民矢志不渝跟党走的信念。

老山主峰:心中的英雄山

老山,位于麻栗坡县猛硐乡,从海拔、地貌、位置上说,这座山并不是最高,也不是最险。但这座山的精神高度,远远超越1422.2米的海拔高度,成为屹立于中国人心中的英雄山。铸就了以爱国奉献为核心的老山精神。

西畴精神:闯出发展新天地

从20世纪90年代起,西畴人民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勇于向石漠化抗争、向贫困宣战,用干的行动、干的壮举,求生存、求脱贫、求发展,以“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的魄力,闯出一片生存发展的新天地,孕育形成了以“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为内核的“西畴精神”。

如今,接续奋斗、苦干实干的“西畴精神”没有丝毫的衰减,依然是行动的自觉、精神的旗帜,在文山州社会各行各业生根开花。

2020年7月30日,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印发了《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学习弘扬新时代“西畴精神”的决定》,号召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学习弘扬“西畴精神”,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云南篇章。

坝子雷场:“你退后,让我来”

如今,扫雷英雄杜富国和他的战友用青春蹚过的那片土地——坝子雷场,已经成为当地重要的党性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中越边境云南段大约埋设了130万枚地雷、48万枚(发)其他各种爆炸物,尤其是老山地区的雷场,种类、数量最多,情况最复杂。国际上把以老山雷场为代表的云南边境雷场定义为“世界扫雷难度最大的雷场”,1992年4月至2018年11月,我国组织了3次大面积扫雷和1次勘界扫雷。

在这片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在续写着英雄的故事。1000多次进出雷场,排除2000多枚爆炸物,“你退后,让我来”,是杜富国负伤时给战友的最后一道命令。在没有硝烟的和平年代,他们是“离死神最近的人”。两年前,杜富国的战友们排雷作业后,排着队手拉手通过麻栗坡县天保口岸4号洞雷场,将安全的土地交还给边疆群众。

如今,一棵棵树苗、一片片草果在倔强生长,给边境乡亲们带来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新希望。

壮乡苗岭为什么这样红?

砚山县:①王有德故居 ②阿猛会议会址

文山市:③楚图南故居 ④德厚镇洒戛竜大院 

富宁县:⑤多立寨 ⑥甘屯红军洞 ⑦谷流哨所 ⑧剥隘大码头

丘北县:⑨弥勒湾会址

西畴县:⑩炭西村 ⑪新时代“西畴精神”现场教学基地

麻栗坡县:⑫坝子雷场 ⑬老山主峰 ⑭麻栗坡烈士陵园

广南县:⑮柯仲平纪念馆

马关县:⑯八寨农民武装暴动

02


云报全媒体记者:张登海 张文峰 黄鹏 王丹 马喆 殷洁 黄翘楚

责编 郭毅

校对 董宇

编审 李荣

专题更多>
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2024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开屏新闻原创产品开屏学习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