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屏策划|一路追踪,一路守护,“追象人”一直在路上
开屏新闻2021-06-22 15:06

这几天,云南北移的象群仍在路上,它们吃玉米、啃甘蔗,穿树林、逛大街,走向东北又折回西南。不仅让这届网友操碎了心,也引发世界主流媒体的关注,成了大家都在追的“国际明星”。

在象群行进的过程中

一直都有这样一批人风雨无阻地守护着

他们就是地面监测员、

象群无人机团队和科研团队

大家亲切地称他们为“追象人”

正是因为他们的辛苦付出

才换来了每日的“人象平安”

以及围绕大象的一波又一波关注焦点

北迁象群向西南迁移3.09公里,离群独象仍在安宁境内距象群24.9公里(供图)

分割线

24小时“不打烊”的守护

作为大象经常“光临”的城市

普洱拥有100余名大象监测员

当大象进入普洱市内时

当地的监测员们就行动起来

他们24小时三班倒

对亚洲象进行跟踪监测

并在第一时间

将其活动情况告知村民

把边乡的五位监测员(图自红星新闻).jpeg

▲普洱市墨江县把边乡的五名监测员 图据红星新闻

分割线

毕仕学、付启有:首个发现象群生宝宝的“追象人”

自“短鼻家族”出现在普洱市宁洱县梅子镇后,来自梅子镇民乐村的村民毕仕学和付启有有了新的身份——大象监测员。为了监测大象,他们几乎每天都需要早出晚归,通过大象的足迹去寻找象群。看象、找象、数象成了他们此前一段时间内的常态,也正是在这样的常态化工作中,他们发现了一头刚出生的象宝宝。

毕仕学和付启有(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拍摄)

▲毕仕学(左)和付启有(右)

2020年11月22日早上7点多,在一座被当地人称之为“高丽中”的山里,毕仕学和付启有意外发现了一堆带有血迹的东西,近看发现如同牛生产后留下的胎盘残留,还有一张胎衣薄膜,他们猜测母象生下象宝宝。当天下午5点多,他们站在距离象群50米左右的位置,数大象时,发现母象身下护着一头初生小象。象宝宝的到来,令他们激动不已。如今,“短鼻家族”离开民乐村已近两月,毕仕学、付启有两人表示,希望能有机会再次监测大象。

播磨.jpeg

大象生宝宝后的薄衣胎膜 图据红星新闻

在“短鼻家族”北移的过程中

有3头没有继续北上的野象

目前它们活跃在

普洱市墨江和宁洱一带

秉持着“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

当地也为它们安排了监测员

分割线

刀颖:见证的都是快乐的事

4月24日,“短鼻家族”的两头亚洲象从玉溪返回墨江县以后,就在墨江县和宁洱县这两个县中间来回穿插。监测员刀颖一直负责跟踪监测这2头公象,和象宝宝出生时的温情一幕不同,刀颖说自己监测的过程中,天天见证的都是快乐的事。

追大象的人:每天监测超12小时,他们见证“断鼻家族”增添新成员(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孙琴霞 摄影报道)

“大的一头身高约1.8米,象牙30厘米,小的一头身高差一点,象牙20厘米,两个都是调皮捣蛋鬼。”监测员刀颖介绍,两头公象在把边乡活动时,拆了村民家的鱼塘和鸡圈,还进客厅吃放在桌上的水果。

央视新闻.jpg

▲图据央视新闻

6月18日,据媒体报道,它们俩在江水里嬉戏,玩得特别开心,在水里已经玩了40多分钟了。目前,这两头公象基本上就在墨江和宁洱这两地吃吃、玩玩、游游泳。

它们,就这样

在人类生活的边缘地尽情地玩耍

一路上,它们艰难跋涉

却也因为有了人类的关爱而怡然自得

分割线

 陪伴象群的勇士和“天眼”


北移至今

“短鼻家族”的18头大象

虽然分散在不同的地点

却受到了同样的照料

除了“不打扰”的关怀外

这群北上的大象

还一直被人们用温柔的目光悄悄地照拂着

携带侦观、通信和指挥等各类装备的

象群无人机团队

也加入了“追象人”队伍

对象群动向实施跟踪监测

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无人机搜寻监测分队在玉溪市易门县十街乡南山村追(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杨质高 孙琴霞 王宇衡 周柯妤 摄)

张雄:90后“追象人”拍下北迁象群最温馨一幕

张雄是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的一名90后指战员,也是无人机搜寻监测分队的主飞手,他与其他20名指战员从5月27日起,就一直跟在象群的周边,利用无人机对象群进行实时监测。他曾拍下北迁象群集体躺睡的视频,这也被网友称作北迁象群最温馨的一幕,点击率破亿。

据张雄介绍,野象群每行进一段距离,追象队伍就会紧急赶往象群出没地点附近,这种被“偷窥”的生活也给象群带来了困扰。张雄说,他曾多次见到大象往上伸出鼻子,甚至卷起树枝,试图击打无人机,这是一种受到打扰的反应。但暂时似乎也没有更好的监测办法。北移象群小范围活动整体平稳

在张雄“追象”的半个月里,遇见野象睡觉时,他的无人机便尽量离得远一点,有时返航休息一段时间。“短鼻家族”似乎也已经习惯了他们,经常在无人机的轰鸣声中熟睡着。

大象端午2.jpg

在玉溪负责象群预警监测的

不仅有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指战员

还有玉溪巡特警支队的人员

北迁象群向西南迁移3.09公里,离群独象仍在安宁境内距象群24.9公里(供图)

罗家权:盯紧象、管住人是职责所在

“14头野象正在村子后山山顶上休息,它们离这里仅有700多米。”玉溪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副大队长罗家权边说边往昆明晋宁县南山村后面的山顶一指。顺着他指的方向,只见并不太高的山顶有一片树林,接近山顶的山坡长满荒草灌木。罗家权说:“象群就在那片树林后面。”

2.jpg

一架黑色的无人机缓缓降落在露台上,罗家权迅速为无人机更换了电池,在身旁同事的遥控下,无人机腾空而起,往山顶象群方向飞去。从无人机“天眼”往下看,只见密林之中依稀可见大象们倒在草地上正在酣睡,还有两头象站立一旁。

1.jpg

野象不仅有憨厚可爱的一面,也有凶猛危险的一面。在监测象群任务中,监测人员时常面临险情,尤其是夜间跟踪监测,得做好与象群面对面的准备。“我们已经遇到象群四五次了。”罗家权说。但对他来说,盯紧象、管住人是“追象人”的职责所在。

QQ截图20210615142015.png

在寂静的黑夜

是亚洲象活动最频繁的时候

墨黑如漆的的夜晚

无数个“追象人”

呵护着亚洲象的安宁

分割线

 跟随象群研究无数个“为什么?”

“它们从哪里来?”

“它们为何而来?”

“它们去向何方?”

......

无数人对从西双版纳赶路近500公里的“短鼻家族”有这样的疑问。

在这罕见的现象背后

有不少专家学者

一直在分析推断

分割线

陈明勇:一直跟随象群前行

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陈明勇教授率领地面跟踪监测队伍一直在现场指挥部指导监测北迁象群。他曾在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工作超过20年,对于象群此次迁移现象,他说:“亚洲象迁移扩散是常见现象,但以往都在一定范围的几片栖息地循环觅食、迁移,这次是非常罕见的。”

陈明勇教授(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摄影报道)

陈明勇教授表示,大象的北移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目前对大象的“导航定位”机制还缺乏科学解释。气候、食物、水源能支持它们走到哪里还需要进一步监测、评估。这次野象北迁可能是“没有目的地”的旅行。

15头亚洲象

当然,象群的“奇幻冒险”还在继续

象群移动的原因

也暂时还没有标准答案

分割线

沈庆仲:云南野象群粪便统统捡走

6月17日上午10点,参加完玉溪北移亚洲象群安全防范和应急工作前线指挥部的调度会,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高级工程师沈庆仲到凌晨象群途径点实地勘查。

长途跋涉的象群身体很健康!来看看大家粪便里的“秘密”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杨质高 摄影报道

在大象酣睡的甸末山下,除了知了的叫声,周围一片安静,感觉不出直线200米外踞守着一群庞然大物。沈庆仲此行的目的是采集大象粪便样本,这些容易被常人忽视的东西,在他看来都是宝贝。“通过粪便可以判断象群的健康状况,查看象群的食物构成,还可帮助我们判断大象之间的遗传关系......”说起大象粪便的作用,他滔滔不绝。

长途跋涉的象群身体很健康!来看看大家粪便里的“秘密”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杨质高 摄影报道

为什么有的象喜欢吃玉米,对菠萝不是很“感冒”?为什么有的象走着走着说掉头就掉头了?为什么它们睡觉的时候是躺着睡,还要一家人挤在一起?……

22.jpg

很多很多“为什么”

伴随着它们一路迁移

也等着我们去发现、发掘……

它们还没有回家

“追象”还在继续

我们也会从中学到更多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综合整理自新华社、新华视点、人民日报、央视新闻、云南发布、极目新闻、云南信息报、红星新闻、光明日报、新京报、北京青年报

部分图片来自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

责编 徐红

校对 顾庆华

编审 李荣

专题更多>
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2024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开屏新闻原创产品开屏学习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