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耀云岭|聂耳与张天虚:义军有曲,铁轮有书!
开屏新闻2021-06-22 20:39

聂耳与张天虚:义军有曲,铁轮有书!.jpg

聂耳墓

在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太华寺与三清阁之间,有一片缓坡,松柏森森,绿草青青。到西山登高望远的昆明人,常顺道来这里祭奠长眠于此的人民音乐家聂耳。而鲜为人知的是,不远处,高峣至华亭寺中段右侧松柏间,静静地矗立着左联青年作家、文艺战线上的共产主义战士张天虚的墓地。

聂耳与张天虚:义军有曲,铁轮有书!1.jpg

张天虚墓

烽火连天的岁月里,张天虚与聂耳结成了终生好友。

分割线

济难救灾结情谊

张天虚与聂耳结缘,是因为有共同的爱好和理想。

聂耳与张天虚:义军有曲,铁轮有书!2.jpg

聂耳

聂耳,原名聂守信,字子义,祖籍云南省玉溪市,1912年2月14日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甬道街73号。1919年,进入昆明县立师范附属小学,1922年,进入昆明私立求实小学高小部学习。聂耳从小就展露出对音乐的天赋及喜爱,先后向家人及邻居邱木匠学习竹笛、三弦、二胡、月琴等民族乐器,并开始接触当地民间音乐,如滇戏、花灯、洞经调等。

1925年,聂耳小学毕业,考入云南第一联合中学。学习期间热情投入进步学生运动,并开始阅读进步书刊等。1927年秋—1928年冬,经三榜考试,考入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高级部外国语组。他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读书会”,阅读有关马克思主义的基础读物,参加当地中共云南地方组织领导的“济难会”,多次从事给被关押的革命同志进行接济等工作。

聂耳与张天虚:义军有曲,铁轮有书!3.jpg

张天虚

张天虚,原名张鹤,字友松,又名剑平,1911年12月8日出生在呈贡。自幼爱好读书,尤其喜爱文学,14岁时考入云南省立第一中学。彼时,学校政治氛围极浓,张天虚进校后,积极参加宣传和学习活动。1929年春季,张天虚进入东陆大学(今云南大学)预科学习。

1929年7月11日,昆明发生了一起由于军阀争权夺利而引发的“七·一一”火药爆炸惨案,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惨案发生后,中共云南地下党立即通过党的秘密外围组织“济难会”,号召青年学生组织服务团深入灾区,为灾民服务。张天虚立即报名参加,期间,他认识了聂耳,并和聂耳结为终生不渝的好朋友。

分割线

长篇巨著《铁轮》诞生

张天虚与聂耳无话不谈。张天虚根据聂耳的爱情故事创作出第一篇小说《玫瑰田野》,笔调优美、情节浪漫,在当时具有一定反封建的意义,深受学生推崇。

1930年,昆明政治形势恶化,云南当局加紧对共产党人和革命青年的镇压,张天虚被迫离滇来到上海,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创作。1931年初,张天虚到北平读书,创作了一部四五万字的中篇小说《黄浦滩头的梦》。1933年初,他回到上海,全身心地投入到长篇小说《铁轮》的创作中。

《铁轮》是一部近50万字的长篇巨著,是“左翼”文学的重要作品之一。《铁轮》的主人公潘祥生,是浙江某地的一个贫苦农民,受地主阶级剥削压迫,在农村造反失败后逃到上海当了工人。在那“天堂的地狱”里,残酷的现实教育了他,使他对资本主义社会有一定的认识。

1933年张天虚在上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5年3月,为躲避国民党反动派的追捕,张天虚离开上海,来到日本。他把这部小说送请住在日本的郭沫若审阅,郭老“敬而爱之”,为之作序,并给予很高的评价。

分割线

《义勇军进行曲》的由来

在张天虚创作《铁轮》,先后赴上海、日本继续斗争的同时,聂耳一直留在昆明。1928年,聂耳秘密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参加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及进行有关刻印、张贴传单以及参加示威游行等活动。

1929年“七·一一”火药爆炸惨案发生后,聂耳积极参与云南党组织领导的各项针对反动派的斗争,引起反动派的注意。1930年7月,聂耳被迫离滇来到上海。11月,经朋友介绍参加由上海中共地下党所领导的进步群众组织——反帝大同盟。1931年4月,聂耳报考“明月歌剧社”,被破格录取。

1932年4月,聂耳由共产党人田汉介绍加入左翼剧联及其剧评小组。1933年,经田汉介绍,聂耳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跟随抗日救国会和抗日后援会来到热河慰问抗日义勇军。在前线,他听到了《义勇军誓词歌》,之后他将誓词歌的传单带回了上海,与田汉一起谈论了这首在东北抗日前线广为流传的歌曲,为《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拉开了序幕。

满怀爱国热情和革命激情的聂耳,想要在创作歌曲中,将民族危亡与亲身体验到的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悲壮融在一起,创作一部中国式的马赛曲,这成为他的理想。1935年初,田汉改编电影《风云儿女》,并写了一首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由于发现国民党特务已来追捕,仓促间,他在一张小小的香烟包装纸上写下歌词,就被抓进监狱。夏衍拿到田汉留下的剧本,在里面发现了那张写着歌词的香烟衬纸。不久,聂耳来找夏衍,听说此事后,主动提出:“作曲交给我,我干!”聂耳带着满腔激愤,只用两天时间便谱写了初稿。

为了躲避搜捕,1935年4月,聂耳从上海抵达到日本东京,与张天虚同住一间宿舍,畅叙别情。聂耳在日本将写有《进行曲》三个字的曲谱寄回上海,当时电影《风云儿女》的投资人、曾任东北义勇军部司令的爱国将领朱庆澜在“进行曲”前加了“义勇军”三个字,成为电影的主题曲。聂耳和张天虚后因工作和学习的关系,就此别过。

分割线

两位好友均英年早逝

然而,悲恸很快袭来,1935年7月17日,聂耳在日本藤泽市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年仅23岁。

听到聂耳罹难的消息,张天虚悲痛万分,立即奔赴藤泽鹄沼海岸,与日本当局交涉并亲理善后,为聂耳举行了追悼会。

张天虚从日本回到上海之时,正是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已经踏进长城,他决心奔赴抗日前线。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到了延安,参加了第18集团军西北战地服务团,并任通讯股长。他们活动在陕西、山西一带,张天虚创作的独幕话剧《王老爷》多次演出,首演时毛泽东同志还送给张天虚一支钢笔以示奖励。

1938年初,滇军60军奉命开赴前线抗日。60军所属184师师长张冲,主动要求延安派人到该师工作。经中央研究,决定派周时英、张天虚先去。从延安出发前,朱德亲自教他们如何开展工作,同他们合影留念。朱德还送给张天虚一部留声机,好让他开展工作。他们在184师建立了党支部,周时英任书记,张天虚负责宣传组织工作。

1939年初,张天虚因身体的病痛,不得不回到昆明养病。他常常思念自己的战友,在病痛中也没有放下手中的笔,创作了一批散文和新诗。

1940年,张天虚病情稍稳定后,即辗转来到缅甸仰光,参加当地华侨报纸《中国新报》的编辑工作,宣传党的抗日思想,反对投降派。这些文章,对鼓舞侨胞坚定抗日立场,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操劳过度,张天虚身体日趋羸弱。1941年1月,张天虚从仰光赴腊戌,然后转乘汽车返回昆明,同年8月10日他安静地长逝于故乡的怀抱里,终年不足30岁。

分割线

“西南二士,金碧增辉,滇海不孤”

两位英烈短暂的一生,为中华民族创下了不朽的业绩。聂耳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前进歌》《毕业歌》《开路先锋》《码头工人歌》《新的女性》等数十首革命歌曲,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卓越的艺术创造性,树立了中国音乐创作的榜样。根据田汉歌词创作出的《义勇军进行曲》在1949年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1982年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重要象征。

在频繁的战事中,张天虚紧握手中的笔,写下了《军训日记》《运河的血流》《征途上》《台儿庄通信》《血肉筑成的长城》《西线生活》等报告文学和战地通讯,真实记录下中华儿女在血与火的战场上为民族生存而战、为国家独立而战的壮丽诗篇,为抗战史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献资料。

郭沫若在聂耳墓志铭中书题:“聂耳同志,中国革命之号角,人民解放之声鼙鼓也。”“聂耳呼,巍巍然,其与国族并寿,而永垂不朽呼!”郭沫若在张天虚墓志铭中留下“西南二士,聂耳天虚,金碧增辉,滇海不孤。义军有曲,铁轮有书,弦歌百代,永示壮图”。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故乡巍巍青山怀抱里,两位挚友长眠于此。如今,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正是在英烈们的鼓舞下,振奋精神、砥砺前行,向着新的胜利不断迈进。


来源:开屏新闻(刘季)、本文得到了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的大力支持与帮助,特此致谢。

责编 易科彦

校对 袁熙

编审 王云

专题更多>
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新闻原创产品开屏学习来云南,打卡不一样的“海”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