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红色文山】文山:“三七之都”创建“文明城市”
开屏新闻2021-06-23 19:35

【走进红色文山】文山:“三七之都”创建“文明城市”

全国文明城市,是国内城市综合类评比中的最高荣誉,也是创建难度最大的一个。对此荣誉,“世界三七之都”文山市认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称号,而是在不断提升城市的文明风貌中,丰富城市发展内涵,检验执政水平,让广大市民共享城市发展的成果。前两轮创建与称号失之交臂后,文山市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和更加坚定的决心,再次向荣誉发起冲击。

将压力变为动力 志存高远方能奋勇前行

2021年1月,文山市再次拿到了第七届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的“入场券”;3月,文山市创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启动仪式举行,要求以全民共参与的强大合力,推动创文工作的展开。至此,该市各级各部门就如一个个齿轮,有条不紊地推进,向着既定的目标,迸发出强大动力。

文山州委常委、文山市委书记李永忠认为:“无论是从城市的发展趋势、战略定位,还是从群众期待和现实状况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每一位生活在文山城、工作在文山城的人所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意义不在于‘得牌’,而是让群众受益;不在于让城市‘受奖’,而是让群众受惠。”因此,不管目标再难,也要迎难而上。

围绕这一目标,文山市高位推动,积极响应,及时成立了“1+6+15”领导机制,出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三年行动计划,逐一细化指标体系;实施四级网格化精准管理,全面开展以网格化管理为主的城市创建工作模式;建立健全了督查通报机制,采取“白、黄、红”3色督办方式,实行“一整改、二扣分、三约谈”;实行“以测促创”,建立健全文明城市创建模拟测评结果运用机制,定期不定期对各街道组织开展模拟测评。

文山市面对巨大挑战,将压力转变为动力,向着既定目标坚定前行。下午7时,文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海军刚刚完成自己辖区内网格化的卫生治理回到办公室,就对照着考核数据,在白板上用不同的颜色标记,计算着哪里有失分,哪些是难点。“目前,全市的卫生死角都已经由各单位负责处理,我们也建立了‘一日一过问、一周一研究、一旬一督查、一月一调度’的工作推进机制。要达到的第一个小目标,就是实现2021年底达到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标准。”李海军说。

硬件软件两手抓 环境提升方有城市品位

城市硬件的提升,是创建文明城市的硬指标之一。3月30日,总投资76.08亿元,分三期进行的文山市盘龙河综合治理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的启动,对加快文山城市更新,提升人居环境和城市品位有着直接的拉动作用。

“盘龙河穿文山城而过,是我们的母亲河,承载着太多人的记忆与情感,我们都知道,盘龙河保护好了,文山才能更好;盘龙河保护好了,文山一定会好。”文山市住建局办公室主任嫣志勇说,“这项被称为盘龙河史上投资最大的综合治理工程,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全面提升水域环境质量,最终实现河道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繁荣。”

【走进红色文山】文山:“三七之都”创建“文明城市”

对于2020年GDP只有324亿余元的文山来说,投入76亿余元,不啻于一项大手笔,显现出该市提升城市硬件,关心民生福祉,促进文山发展的决心。

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目标,文山市强化城市综合治理,有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智慧城管和智慧社区试点。深入推进执法力量向街道下沉改革工作,确保执法力量“沉得下”“接得住”;严管城市交通秩序,丰富群众绿色出行方式,提升群众生活品质。“今年还统筹推进三水厂扩建、城市污水处理提标改造、城区排水防涝等项目建设;推进城区垃圾分类处置、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等工作,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覆盖率达76%以上。”李海军说。

着力突出三条线 民族团结方可共同发展

文山市少数民族众多,拥有少数民族人口27.1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3.45%。多年来,文山市强化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主体职责,增强全社会守护民族团结“生命线”的共同责任。

38岁的苗族群众杨绍梅在文山市三鑫商贸城经营民族服饰的制作与批发,每年有10多万元的收入。“多亏了陆书记多方协调,让我们安安心心扎根在这里做生意,日子越来越好。”杨绍梅口中的陆书记是开化街道永通社区党委书记陆永艾。看到社区中里的少数民族群众生活困难,她多方联系帮助群众以较低租金租到三鑫商贸城的商铺,引导社区少数民族群众到这里经营。通过几年的发展,在这里经营服装的少数民族已有300多户,仅永通社区少数民族群众就有100余户。

陆永艾介绍:“永通社区的民族工作一直有着较为扎实的群众基础。2013年被列为我省第一批‘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点创建工程’示范社区。几年来,永通社区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目标,狠抓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民族文化活动、服务体系建设、矛盾纠纷调解、人居环境提升、民族特色产业发展等工作,把社区建设成了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民族团结进步的美丽家园。”

文山市泰民家园小区取“国泰民安”之意,该小区共有2300余套住房,解决了8000余人的居住问题,居民们实现了农村村民到城市市民的身份转变,也实现了对城市美好生活的向往。

文山市民族宗教局副局长段保兰介绍:“文山市着力突出‘团结、进步、示范’3条主线,呈现出民生改善、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宗教和顺、边疆稳定、生态良好的发展态势。”

当原来的卫生死角变成一块块花园绿地;当农贸市场和背街小巷与暗脏臭说再见;当车水马龙、你来我往间多了有礼与从容……一个个变化,融汇成文山的文明“底色”。相信不久的将来,“世界三七之都”将开满文明花。

分割线

红色印记

探访楚图南故居

【走进红色文山】文山:“三七之都”创建“文明城市”

在文山市上条街的高楼之中,一栋青瓦白墙的四合院格外显眼,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著名作家、翻译家、书法家楚图南的童年旧居。这座旧居坐北朝南,是两进式四合院,经过修缮后被完整保留了下来。

“楚图南的一生在外国文学翻译、中国传统文化和书法领域都卓有建树。”文山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冉庚文介绍,此前对楚图南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他书法家、学者、翻译家的身份上,而事实上,楚图南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从一个舂碓、推磨的孩子,最终成长为国家栋梁。让冉庚文感触最深的是,楚图南那一代革命家会把革命、事业和人生都干出“香味”来。“在建党百年之际,我们也要向先辈们学习,把人生和事业品出香味来。”

楚图南出生于1899年,1913年赴昆明求学,1919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北师大)史地系。在北京求学期间,他在李大钊的指导和影响下,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学说,走上了为民族解放和社会进步的斗争历程。

1923年,楚图南回到云南,第一次将马克思主义学说带到云南,引导了一批进步青年投身云南的建党实践。1937年至1946年,楚图南再次回到云南执教,同时从事抗日救亡的工作,积极参加和领导民主运动、文化运动和青年运动。

1949年,在参加新中国成立的筹备中,楚图南参与了国家名称、国旗制作方案、国歌修改、人民英雄纪念碑选址等重大事件的讨论。1953年7月,楚图南受命筹备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此后长期从事文化外交工作,向世界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分割线

新变化




打造三七千亿元产业   

三七是文山的形象名片,更是产业名片。如何主动融入世界一流“三张牌”战略,打造文山三七千亿元产业,发展世界一流的大健康产业,推进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近年来,文山市围绕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流通市场、科技创新等方面,作出自己的探索。

“我是向应坤,我正在丘北县树皮乡白色姑村的云南白药GAP种植基地,今天已经完成了对三七苗的日常管理工作。”通过平台实时连线,向应坤向公司汇报了他管理的260亩三七种植基地的情况。在云南白药文山七花有限责任公司,相关人员为记者展示三七产业链可视化数字信息的共享画面。

【走进红色文山】文山:“三七之都”创建“文明城市”

据介绍,数字三七产业平台推动了三七产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使种植端从传统经验式,转化为标准化、数字化、可追溯;加工从普通农产品小、散、乱的状态转变为标准化、可视化、规模化,实现药品原料生产第一车间的建立;通过这个集溯源体验、种植监控、生产记录、基地气候等信息的数字平台,实现了“透明工厂”。

与七花公司一起落户文山三七产业园的企业还有很多。目前,天津天士力集团等32户企业已经签订了投资协议入驻园区,一个集三七精深加工基地、三七产业研究中心、检验检测中心、现代交易中心、三七文化体验中心为一体的高质量三七产业园区逐步成形。

云南苗心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厅里,陈列着许多以三七为主要药材研发的苗族医药产品,目前已拥有8个系列61款产品。这些产品的药材都来自于文山市小街镇大转弯、平坝镇土戈寨等地建成的以三七为主体的5360亩药材种植基地,村民们依靠勤劳的双手种植药材摆脱了贫困。

近年来,苗心康公司采取土地租赁、临时务工、长期务工、守护员、吸纳社员参与等方式,累计带动了634户农户种植以三七为主的中药材,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36户,合作农户直接增加收入共计235.5万元。通过“药企+合作联社+基地+农户”模式,流转土地14800亩,带动3750户农户种植了7.2万余亩以三七为主的中药材,甩掉苦日子,奔向了勤劳致富的甜日子。

据了解,通过三七种植标准化的引导和发展,目前文山市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以及适应市场需求的三七标准化种植技术体系,有力推进了三七标准化种植进程,提升了三七标准化种植水平。随着三七国际交易中心、鲜三七交易市场等项目的落地,一个集种植、加工、科研、营销、品牌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正在形成。

人人参与美化家园

在开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中,文山市退伍老兵响应号召、集结列队,踊跃参与到“7个专项行动”中来,成为一支绿色戎装爱卫力量。

卧龙街道文新街社区成立参战老兵突击队,开展以“爱国卫生,人人有责”为主题的爱国卫生运动,用实际行动号召广大市民参与到爱国卫生运动专项活动中,共有100余名志愿者及参战老兵等参与到清扫活动中,大家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利用扫帚、火钳等劳动工具,对沿街垃圾、楼道杂物、墙壁小广告,以及社区背街小巷和卫生死角进行彻底清理。马塘镇卡莫村25名退伍老兵针对辖区范围内的沟渠、河道两边存在白色垃圾、堵塞等问题,积极清理排水沟、垃圾。共清理卡莫村委会邑木得公路段沟渠200多米,盘龙河上游邑木得段约1公里,垃圾约1.5吨。

通过退伍老兵的示范带动,干部群众切实参与到“7个专项行动”中来,村庄面貌、市容环境面貌不断改善,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人人参与的主人翁意识。

02



云报全媒体记者:马喆 张登海 殷洁 张文峰 黄鹏 王丹 黄翘楚

责编 郭毅

校对 王利绚

编审 王云

专题更多>
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建书香社会,共享现代文明——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学习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