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历美化与过度整容
开屏新闻2021-08-13 07:46

记者以“简历优化”为关键词在某电商平台搜索,看到大量进行“简历优化”的服务,不少打着专业HR(人力资源,又称人事)旗号。目前市面上还有“简历优化培训班”,以包进大厂面试为诱饵,吸引应聘者以上千元的价格报班学习,实则教唆学员“美化”简历内容、修改工作经历,甚至虚构大厂项目经历并予以相应“面试指导”,明目张胆地进行简历造假。(《北京青年报》8月12日)

爱美之心人皆有,某些爱美人士出门之前略施粉黛,以淡妆衬托清新淡雅或巧妙掩盖某些小缺陷,这都无可厚非。然而也有人追逐颜值近乎病态,从磨腮削骨、吸脂拉皮到不惜动刀大换脸,过于频繁地打玻尿酸、肉毒杆菌等,以至于出现了脸部僵硬等“过度整容”后遗症,甚至上演了“整容致死”的悲剧。对自己狠一些,居然狠到如此可怕地步,有些人的“美”并不让人心生愉悦,而是思之增怖。

需要我们加倍警惕的是,当下流行的“简历美化”已由少数人的小修饰小捯饬,演变为一条灰色产业链。电商平台把关不严,少数无底线商家嗅到好处逐利而来,另类的“简历美化”店铺在网上扎堆,花样翻新的服务项目明码标价水涨船高,一些操盘手教唆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对简历注水,骗自己更骗企业、骗社会,在自欺欺人的任性中冲破道德底线、逾越法律红线。

编造不曾有过的大厂项目参与经历,虚构学业及社会实践成绩,把原本属于民办高校性质的某著名高校独立学院故意简化为某高校,将个人能力夸大到不切合实际——如此“简历美化”,无异于“过度整容”,整出了另一个虚假的自己,每一处整容刀痕里都埋有巨大的道德风险和法律风险。根据《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凭借假学历、假工作经历订立劳动合同属欺诈行为,用人单位有权解除并要求赔偿。如在简历造假过程中有买卖和使用假章假证等行为,情节恶劣的还将承担刑责。因此,欲通过简历“整容”走职场捷径的想法趁早打住。有关部门也要见微知著加强监管,对简历造假这种畸形产业从源头上进行铲除。

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机关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大企业有很多途径对求职者信息验真伪,想要骗过大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火眼金睛也不是那么容易。况且人要以诚信立身,刚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必须带着诚信的行囊开启人生第一步,一旦被发现简历注水造假,不只会被一家企业列入黑名单,带着如此失信纪录也会被更多企业予以拒绝。因此,还是要靠真才实学闯天下,有真本事者不怕素颜朝天,脸上涂着厚厚的胭粉反倒暴露不自信、不真实、不踏实。


特约评论员 张培元

责任编辑 袁熙

校对 朱丽

编审 赵梅圭

专题更多>
党纪学习教育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学习共建书香社会,共享现代文明——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