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蜻蜓博士”在云南记录到450多种蜻蜓
开屏新闻2021-08-19 17:30

“红蜻蜓,蓝蜻蜓,翅膀系着美丽的虹。”很多市民小时候经常看到蜻蜓,然而长大后就很难再看到了。在中国有这么一个人,他从小就迷恋蜻蜓,大学时虽然学的化学专业,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蜻蜓的喜爱,攻读博士时跨专业走上研究蜻蜓的道路。几年来,他的足迹遍布国内外,采集了许多蜻蜓标本,发现蜻蜓新种36个,建立新属1个,出版5本专著。

从小迷恋蜻蜓,长大后成“蜻蜓博士”,他发现新种36个(张浩淼 供图)

分割线

捉蜻蜓

是他最热爱的事情

近日,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走进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见到了这位酷爱蜻蜓的年轻小伙子,他就是张浩淼。在一间会议室的桌子上,摆放着几本有关蜻蜓的著作,比《现代汉语词典》还要厚的《中国蜻蜓大图鉴(共2册)》,方便携带的《蜻蜓飞行日记》。

从小迷恋蜻蜓,长大后成“蜻蜓博士”,他发现新种36个(张浩淼 供图)

关于张浩淼与蜻蜓的故事,要从他小时候讲起,他家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旁边有条河,一到春天,蜻蜓便从河里冒出来,这让他非常好奇。从此,开启了他对蜻蜓的迷恋之旅。一到有蜻蜓的季节,放学后他都会和小伙伴在河边追逐蜻蜓,这成了他成长中的一大乐趣。

中学时,他开始捉摸怎么制作蜻蜓标本,如何风干,如何保留蜻蜓的颜色,怎么让标本好看。刚开始时做的不好,后来慢慢摸索就越来越熟练了。

从小迷恋蜻蜓,长大后成“蜻蜓博士”,他发现新种36个(张浩淼 供图)

当记者问他,中学时,对蜻蜓的兴趣爱好是否影响学习。他笑了笑说:“虽然课业很重要,但也不能阻止我要出去找蜻蜓的决心,这个是任何人都不能阻止的。你特别喜欢做的事情,不管再累再忙肯定会坚持下来的。我想,找蜻蜓是我最热爱的事情了!”

分割线

大学时

寝室里蜻蜓翩翩飞舞

高考填报志愿时,家里人对昆虫学不了解,想不到还能以爱好蜻蜓、研究蜻蜓为职业,张浩淼想着毕业后要有个正经的工作,并没有填报生物学或昆虫学。后来,他被大连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录取。来到大学后,他把对蜻蜓的兴趣爱好也带到了学校。他经常出去找蜻蜓,或者从河里捞一些蜻蜓幼虫回来,放在鱼缸里养,成虫后,这些蜻蜓在宿舍里翩翩起舞,书桌上、阳台上到处都是蜻蜓的倩影。

从小迷恋蜻蜓,长大后成“蜻蜓博士”,他发现新种36个(张浩淼 供图)

有点遗憾的是,当时大连的蜻蜓种类非常少,远远不能满足他的渴望。于是,张浩淼就把希望寄托在北京地区。春夏时节,他经常往返于大连和北京之间寻找蜻蜓,只为见到一些新鲜的蜻蜓。在这期间,他结识了很多北京的小伙伴,从孤独的一个人寻找变成一群人的欢声笑语,也更激发了他对蜻蜓的渴望。

从小迷恋蜻蜓,长大后成“蜻蜓博士”,他发现新种36个(张浩淼 供图)

张浩淼制作蜻蜓标本中一直存在一个难题:由于无法保存蜻蜓细胞内的色素,制成标本后,原有的鲜亮颜色往往变成难看的灰暗色。他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找到了一种方法,能够将蜻蜓原本的颜色“凝固”下来,这项独特的技术使得他的标本非常光鲜。

2006年,他有幸结识了中国蜻蜓学家江尧桦先生。他们很投缘,江尧桦先生给了他很多帮助和鼓励。2008年,他成功转行,考取了华南农业大学的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正是他一直痴迷的蜻蜓研究。

从小迷恋蜻蜓,长大后成“蜻蜓博士”,他发现新种36个(张浩淼 供图)

分割线

研究蜻蜓

他发现36个新种,出版5部专著

博士毕业后,他来到了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一心从事蜻蜓研究。

野外采集标本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未知的风险。2012年的一天,他们在大理市苍山上科考。由于疲劳工作和高山缺氧,忙碌了半日后他突然感到手脚发麻,随之而来的是浑身抽搐、呼吸困难。当时在高山上,考察队员都在各自务工,只有他和李斌在同一个样点工作。事情突发,李斌不顾一切地背着他往山下跑。

从小迷恋蜻蜓,长大后成“蜻蜓博士”,他发现新种36个(张浩淼 供图)

张浩淼后来谈到,他曾面临绝望,也曾痛苦地挣扎,不知道李斌背了他多久才最终联系上了大部队。当他的意识渐渐恢复,清楚地记得喂给他喝盐水的村民和驮过他的马。之后,他和李斌结拜,承诺是彼此一辈子的兄弟。

从小迷恋蜻蜓,长大后成“蜻蜓博士”,他发现新种36个(张浩淼 供图)

“野外考察还是蛮累蛮辛苦的。”他说,白天要在溪水边、河边捕捉蜻蜓,然后小心翼翼地放在塑料盒里,进行贮存和风干。晚上还要制作标本、录入数据。一次又一次艰辛野外考察,才得以换来丰富的蜻蜓标本和数据。他说:“我们已经在云南记录到了450多种蜻蜓。每年科学考察中也会发现新种、新纪录种。至今我已经发现了36个蜻蜓新种,建立新属一个。我们推测云南应该有500多种蜻蜓。”

从小迷恋蜻蜓,长大后成“蜻蜓博士”,他发现新种36个(张浩淼 供图)

2019年,张浩淼出版了专著《中国蜻蜓大图鉴(共2册)》。这份名录包括中国蜻蜓目昆虫836个确定种(含8个存疑种),24个亚种和123个待定种,总计3亚目22科175属983种。经过两年的野外考察,又继续发现了几十个新种和新纪录,使中国蜻蜓总数突破1000种。中国也因此成为全世界唯一一个拥有超千种蜻蜓的国家。目前,他已经出版了5部专著。

分割线

蜻蜓小知识

记者:“蜻蜓点水”是大家都熟悉的一个成语。在野外经常会看到它们在水面飞行时用尾部轻触水面。这是为什么呢?

张浩淼:蜻蜓点水,实际上是蜻蜓在向水中产卵。蜻蜓一生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卵,第二阶段就是在水下生活的幼虫阶段,第三个阶段是人们看到的飞行阶段。另外,也有的蜻蜓会把卵产在水附近的植物或朽木上。

从小迷恋蜻蜓,长大后成“蜻蜓博士”,他发现新种36个(张浩淼 供图)

记者:在生态链中,蜻蜓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张浩淼:蜻蜓是比较重要的捕食者类型。从小到大,他们都是吃肉的。

从小迷恋蜻蜓,长大后成“蜻蜓博士”,他发现新种36个(张浩淼 供图)

记者:蜻蜓看着都差不多,是如何区分品种呢?

张浩淼:通常所说的“蜻蜓”,实际上包括了“蜻蜓”和“豆娘”在内的所有蜻蜓目成员。在蜻蜓中又有明显的“蜻”和“蜓”之分。

身体纤细,体型较小,前翅和后翅形状相同;休息时翅合拢竖立于背上。头呈哑铃型,两个复眼相距很远,这一类称之为“豆娘”,学名叫做“蟌”。

身体粗壮,体型较大,前翅和后翅形状明显不同,后翅在基方明显加阔;停歇时翅膀伸开。头部呈圆形或椭圆形,具有特别发达而巨大的复眼,两个复眼在头顶连接或者相距很近;面部很发达,隆起很高,这一类称之为“蜻蜓”。“蜻”和“蜓”的区分就比较复杂了。

从小迷恋蜻蜓,长大后成“蜻蜓博士”,他发现新种36个(张浩淼 供图)

记者:研究蜻蜓有什么意义?

张浩淼:蜻蜓,可以说是一种监测水域生态系统健康以及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指示生物。比如一些敏感型种类,在幼年阶段,它们的稚虫不能忍耐被污染的水体,只能生活在非常清澈见底的溪水中,而成年以后,需要相当大面积的植被来成长和完成各种生命活动。蜻蜓可以有效地评估蜻蜓栖息地的环境质量。

从小迷恋蜻蜓,长大后成“蜻蜓博士”,他发现新种36个(张浩淼 供图)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杨质高 实习生 毛丽丹/文 张浩淼 供图

责任编辑 袁熙

校对 郭毅

编审 李荣

专题更多>
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建书香社会,共享现代文明——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学习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