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召开发布会!事关大象!
开屏新闻2021-08-09 23:00

大象发布会.jpg

出门“旅行”17个月之后,全网顶流北移亚洲象群“短鼻家族”终于跨过了“回家”的一道重要屏障——元江水系,距离普洱市墨江县地界仅有26公里。8月9日晚上,北移亚洲象群安全防范工作省级指挥部、省政府新闻办联合召开北移亚洲象群安全渡过元江新闻发布会,渡过元江之后,“短鼻家族”15头亚洲象全部安全南返。

分割线

15头亚洲象全部安全南返

2020年3月,北移亚洲象群离开原栖息地——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20年7月进入普洱,2021年4月16日从普洱市墨江县进入玉溪市元江县,离开其传统栖息地。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局长万勇介绍,4月16日以来,北移亚洲象群迁移110多天,迂回行进1300多公里,途经玉溪、红河、昆明3个州(市)8个县(市、区)。

云南北移亚洲象群14只大象已跨越元江(供图)

8月8日20时零8分,14头北移亚洲象安全渡过元江干流继续南返,目前在玉溪市元江县红河街道附近林地内活动,距离普洱市墨江县26公里。加上7月7日已送返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雄性亚成体独象,北移的15头亚洲象全部安全南返,象群总体情况平稳,沿途未造成人、象伤亡。

万勇介绍,这次亚洲象群北移,历时久、路程长,省级指挥部以问题为导向,制定“盯象、管人、助迁、理赔”八字方针。通过地面人员跟踪与无人机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对象群实施24小时立体监测,实时掌握和研判象群活动路线。对亚洲象可能经过的区域,提前进行交通管制,疏散转移群众,避免人象接触。采取封堵重要路口、动态鸣警、科学投放食物等方式,多次成功阻止象群进入人群密集区域,帮助象群折返迁移。同时,启动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定损赔付工作,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分割线

数次偏离既定路线象群终从桥面渡江

玉溪市北移亚洲象群安全防范及应急处置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中共玉溪市委政法委副书记杨应勇介绍,今年4月16日,亚洲象群北移进入元江县,于5月11日7时30分左右渡过元江干流。当时,元江干流处于枯水期,象群渡江当天水流量为73立方米每秒。随着雨季到来,进入7月后,元江进入丰水期,7月、8月平均水流量达到120立方米每秒,最高水流量达628立方米每秒。水流量的剧增,给象群“南回”造成了巨大障碍,成为阻碍象群回家的最大问题。

云南北移亚洲象群14只大象已跨越元江(供图)

前线指挥部在象群还没进入元江县境内时,便由指挥部人员、水利部门专家、公路部门、林草部门专家对象群过江点进行勘察调查。短短几天内,指挥部工作人员便步行走完元江县境内76公里的元江河道,并结合象群所在位置,深入进行分析研究,为避免象群从水域渡江可能造成的危险和伤亡,最终选择让象群从昆磨公路元江入口收费站附近老213国道老桥桥面渡江。

为了帮助引导象群移动至渡江点,前线指挥部根据象群从石屏县进入元江县所在位置,派出工作组深入踏勘,确定了东、中、西三条线路,加强对线路的围堵封控和投食引导,并按照预设路线布设移动脉冲电围栏等安全防范设施。在这一过程中,象群无数次偏移既定线路,经过13天12夜的准备,最终才协助象群顺利到达渡江点,并顺利渡过元江。

分割线

亚洲象国家公园建设提上日程

调查监测显示,近年来云南亚洲象种群呈现3个明显变化:

通过多年的保护,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由1978年的150头左右增长至目前的300多头;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亚洲象仅分布于西双版纳和南滚河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到2020年底,亚洲象长期活动范围已经扩大到云南省3个州市11个县(市、区)、55个乡镇,且大量活动于自然保护区外;

随着全面禁猎措施的实施,野象由原来的“怕人”,变成了现在的“伴人”活动,频繁进入田地和村寨取食,食性已发生改变,人象活动空间高度重叠。

“目前,象群虽已安全通过元江,但相关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工作还将持续,直至象群进入普洱市墨江县适宜栖息地后,才会转由普洱市、西双版纳州实施常态化管理。”万勇表示,亚洲象保护和安全防范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国家将以亚洲象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公园建设提上了日程,将通过整合优化现有栖息地范围,建立统一的保护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亚洲象保护和安全防范能力水平。

大象,7月27日。(供图).png

下一步,我省将加快推进亚洲象国家公园创建,着力加强亚洲象栖息地建设,进一步强化监测预警、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体系建设,全力以赴促进人象和谐。

分割线

现场问答

问:象群回到普洱、西双版纳后的安全如何保障?是否会再次北移?一旦再出现北移将采取哪些措施?

北移亚洲象群专家组成员、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高级工程师沈庆仲:象群回到普洱市或者西双版纳州之后,将依托当地已经建立的预警防范体系,做好持续跟踪监测,保障象群在适宜区域内自由活动。同时,两地正在组织实施栖息地修复改造和安全防范工程建设计划,尽可能为象群提供舒适的栖息空间和安全的迁移通道。

大象。7月9日。(供图).png

“回家”后,亚洲象(不止是“短鼻家族”)完全有可能再次北移。从历史上看,亚洲象曾分布在黄河流域和云贵高原,迁移对它们来说是一种本能,有助于取食和寻找新的栖息地,开展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大象智力相当于五六岁孩子,对于迁移的路线能够形成记忆地图,并且每次成功翻越高山、跨越桥梁或者利用人工设施的经验都可能得到累积和传承。随着云南野象种群数量的快速增长,今后还是可能会出现大范围的迁移事件。

在这次处置“短鼻家族”北移的过程中,沿途各地政府部门、专家组、普通市民都积累了丰富经验,来应对亚洲象北移问题。就现阶段而言,迅速构建完善的监测防控体系,运用合适的技术手段对亚洲象活动进行有效管控,尽可能避免亚洲象大规模迁移扩散至关重要。建议科学论证利用元江、哀牢山等天然屏障部署防线的可能性,尽量将象群活动范围控制在适宜栖息地区域。


问:此次北移亚洲象群安全防范和助迁工作中,运用了哪些技术手段?

北移亚洲象群专家组成员、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主任陈飞:在科学研究方面,北移亚洲象群为动物学家提供了近距离观测亚洲象栖息活动的机会。亚洲象能够准确定位迁移方向、食物水源等方位,以及在群体活动中表现出的团结一致、集体决策、分工协作等行为都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在监测预警技术方面,北移亚洲象群为信息化监测技术在动物保护领域的运用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在采用无人机和红外相机监测的过程中,我们克服了监测设备快速转移安装、各种复杂环境下的电力和通讯保障,以及即时的监测和预警防控信息的多点、双向传导等技术难题。


问:帮助象群渡过元江为什么会那么重要?

北移亚洲象群专家组成员、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教授陈明勇:元江水系是北移象群返回原栖息地的重要地理节点。通过对亚洲象生境需求和云南森林植被资源现状分析,其生存环境可分为四大类:最适宜、适宜、一般和不适宜栖息地。对亚洲象而言,越向北,气温越低、食物越少,越不适宜亚洲象栖息。元江水系分隔了两个重要的自然气候带,南北两岸植被类型差异明显,是亚洲象适宜栖息地和一般栖息地的分界线。

大象,6月17日(供图).png

此外,元江以北大中型城市密集,群众对如何与亚洲象和谐共处的经验不足,发生人象冲突的概率较高,开展安全防范工作的难度很大,成本很高。因此,北移亚洲象群渡过元江干流尽快向南返回原栖息地,对人和象而言都是最好的选择。

分割线

“短鼻家族”北上旅行日记

2020年3月,16头野生亚洲象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片区出发,踏上了“北上之旅”。

6月2日.png

2020年7月,普洱市思茅区首次监测到“短鼻家族”16头亚洲象的身影。9月,象群从思茅区倚象镇进入宁洱县勐先镇竹山村,途经勐先镇、磨黑镇、宁洱镇、德安乡、梅子镇。

2020年12月,一头母象在宁洱县梅子镇民乐村堵马三组产下1头幼象,象群数量增至17头。

大象,6月8日。(供图).png

2021年4月16日,17头野象从普洱市墨江县迁徙至玉溪市元江县,其中2头8天后返回墨江,其余15头继续从元江北上。

2021年5月16日凌晨,15头亚洲象从云南玉溪市元江县进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

2021年5月24日晚,象群陆续进入到玉溪市峨山县地界。

大象,6月6日(供图).png

2021年5月29日,象群继续向北进入峨山县和红塔区交界处的山林。

2021年6月2日,象群沿玉溪市红塔区春和街道老光箐村北侧前进,进入昆明市晋宁区双河乡,先后在双河乡、夕阳乡活动。

2021年6月6日,一头亚洲象离群。离群4天后,独象进入昆明安宁市,在八街街道西南方的密林里活动,随后从6月19日开始,先后再次进入昆明市晋宁区双河乡、玉溪市红塔区北城街道附近林地活动。

2021年6月9日,象群进入玉溪市易门县十街乡活动。6月17日,象群向南移动,进入玉溪市峨山县,先后在富良棚乡、塔甸镇附近活动。

大象,6月17日(供图).png

2021年7月5日凌晨,象群从峨山进入新平在新平县桂山街道附近林地内活动。

2021年7月7日凌晨,玉溪市红塔区北移亚洲象群安全防范现场指挥部,按照拟定的应急管控预案要求,紧急启动对北移离群独象的捕捉转移应急管控措施。当天15时,北移离群独象安全回归栖息地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片区。

大象,7月5日(供图).png

2021年7月9日,象群进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龙武镇。7月27日,象群从红河州石屏县经玉溪市新平县扬武镇进入元江县境内。

2021年8月2日至8月6日,象群持续在玉溪市元江县境内活动。8月8日20时8分,14头北移亚洲象经玉溪市元江县老213国道元江桥安全渡过元江干流,从元江北岸返回南岸。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孙琴霞 实习生 黄千仪

图为供图

责编 罗秋旭

校对 郭毅

编审 赵梅圭

专题更多>
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建书香社会,共享现代文明——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学习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