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路比阳澄湖还深的“螃蟹券”何以横行
开屏新闻2021-09-23 02:16

“秋风起,蟹脚痒”,又到了吃螃蟹的季节。目前虽然大闸蟹还没有大量上市,但是“螃蟹券”早就登陆。日前,中消协发布“双节”消费提示称,在购买大闸蟹方面,消费者尤其要注意防范“螃蟹券”套路。(澎湃新闻9月22日)

8cb1cb1349540923f7d8f34c20f0f100b2de4984.jpeg

据相关媒体报道,螃蟹券的套路大致是这样的:商家印刷面值500元的蟹券,以400元价格卖给营销人员,营销人员以500元价格对外出售,但以250元的价格往回收,再以300元的价格卖给蟹券商家。一只螃蟹没有,一张蟹券,蟹券商家稳赚100元,营销人员也能赚50元。卖个螃蟹,居然卖出了资本运作的高级感,令人大开眼界。

网友说,螃蟹券的套路比阳澄湖还深。这既是吐槽,也是在表达不满和愤怒。一张面值500元的螃蟹券,券商抽走100元,营销人员再拿50元,即使大闸蟹的利润再高,也经不起这般“盘剥”。可以说,由于螃蟹券的存在,大闸蟹市场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被扭曲,最终的受害者还是消费者,以至整个产业生态。

螃蟹属于季节性商品,具有相对稀缺性。从制度设计的角度说,螃蟹券是个好东西。对商家来说,它类似于商品房预售制度,解决了供求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缓解了销售压力,也有利于资金早日回笼。而对于消费者来说,实物变成礼券,增加了便携性和流通性,方便了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在卡券有效期内随时可取。也因此,螃蟹券刚刚面世的时候,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受到了市场的欢迎,成为很多人送礼的首选。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螃蟹券逐渐变质、变形,在交易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比如货不对板,说好的公蟹五两、母蟹四两,拿到手的时候,斤两不足就算了,还是死蟹。再比如大玩文字游戏,以种种理由拒绝兑付,甚至干脆跑路。蟹卡一般设置三年有效期,不确定性很大,履约的风险也显而易见。

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多消费纠纷,问题就出在交易中出现了第三方,专门销售螃蟹券的券商。他们不事生产,并没有饲养一只螃蟹,却拿走了利润的最大头。更关键的是,由于只是中介,往往在发生纠纷的时候,并不是适格的责任主体,不需要承担责任。“中间商赚差价”所带来的后果是多方面的。于商家而言,由于券商需要拿回扣,利润进一步摊薄,为了维持经营,只能降低品质,以次充好,于消费者而言,购买的螃蟹券实际价值远低于券面价值,消费成本无形被拉高。

简单来说,就是大闸蟹的行业链中,出现了一个空手套白狼的食利阶层,商家和消费者两头吃。这对于一个行业的危险,是非常致命的。正常的消费市场应当建立在信息相对公平和透明的基础,交易双方有对等的议价权。但现在的情况是,券商垄断了双方的信息,对交易具有话语主导权。这将为整个市场带来一系列的潜在危害,比如扰乱价格体系,降低市场能见度,加剧消费者的不信任感。时间一久,对于养殖户尤其是一些小的养殖户形成巨大的生存压力。

对于如何避坑,媒体提供了几个方法,比如警惕低价,看清标注,以及从正规渠道购买,认准大的品牌。不能说这些建议没有用,但这些建议最多算是被动防御,真正意义上做到反套路,还需要监管的主动出击。比如券商究竟是什么样定位,发生消费纠纷需要承担什么样的主体责任,需要制度性的规定,而不像现在这样,拿着最大的利润,却承担最小的责任,甚至很多时候完全游离于监管之外,不需要承担责任。

事实上,从法律意义上说,券商左手倒右手,以高价销售并不等值的螃蟹券,已经构成了消费欺诈。更不要说,很多螃蟹券都是企业购买,以礼物形式送出,中间极易发生利益输送的现象。对此,监管部门不可不察。


本文为春城晚报-开屏新闻原创稿件,未经授权禁止以复制、链接、镜像等任何形式转载。

首席评论员 吴龙贵

责编  邓建华

校对  熊丽欣

专题更多>
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2024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开屏新闻原创产品开屏学习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