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3万余册,陈列众多老昆明生活物件!老昆明杂书馆月底重新开放
都市时报2021-10-13 07:22

老昆明杂书馆将于10月下旬在昆明龙泉古镇文化研究所重新开放。经过5年的时间,杂书馆收集了3万多册书籍和生活类老物件2000余件。在这里,你可以坐在布置得像几十年前的客厅或书房,读着那个年代的书报,感受老昆明人的生活。一杯清茶,一本老书,一场读书会,在杂书馆里寻找一些老昆明的记忆。

分割线

收集藏书3万余册

老昆明杂书馆副馆长戈捍介绍,老昆明杂书馆于2020年11月在大观文创基地正式成立,今年7月迁至昆明龙泉古镇文化研究院。“因为地方受限,搬过来的书籍摆放得很拥挤。之后会增加一部分杂书,还会对这些书籍进行整理,等10月下旬举行开馆仪式后,老昆明杂书馆将正式对市民开放。”戈捍介绍。

虽然成立时间不到1年,但杂书馆的书籍从2016年已开始陆续收集。“我们花了很长的时间来筹备。2015年,昆明龙泉古镇文化研究院成立后,我们就开始收集老书,转眼5年过去了。收集杂书这件事,我们还会一直坚持下去。”龙泉古镇文化研究院院长洪海波说。

据称,老昆明杂书馆是昆明乃至西南地区的第一家也是唯一的杂书馆。而中国第一家杂书馆诞生在北京,于2015年11月正式开馆,杂书馆里有各类藏书100万册,以及许多珍贵的档案文献、名人信札,有近14000种期刊,还有10余万册弹词、鼓曲、唱本等等。

老昆明杂书馆现有藏书3万多册,规模虽不如北京杂书馆那么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杂书馆内收藏的书籍涵盖范围很广,从20世纪初至20世纪90年代的图书、民间杂谈、档案文献、报纸杂志等皆有收藏。其中还包括一批与西南联大有关的书籍、书信、公函、手札、手稿、徽章。“这排是一些报纸,是市民捐赠的。这排是文学作品、民间文化研究类书籍。这个柜子摆放的是党史资料……”洪海波介绍馆内藏书时如数家珍。无论是感受老昆明的历史,还是阅读感悟文字,甚至是查阅资料,来这里都能有所收获。

这里不仅是人们阅读书籍、感受老昆明的好地方,也像老书的一个家,书架上不同的老书,有自己不同的来历,在这个杂书馆,它们被分门别类地整理好,等待着人们来翻阅它们的故事。

分割线

藏书里藏着许多故事

戈捍介绍,老昆明杂书馆的书籍和物件,一部分是杂书馆工作人员“走南闯北”收购回来的,一部分来源于社会各界和热心市民的捐赠。而在这些捐赠而来的书籍里,藏着许多动人的故事。

在陈列室的杂书中,有许多装订成册的旧报纸,《人民日报》《中国电视报》《春城晚报》《都市时报》……每册装订的报纸上都清晰地标注了报纸名称和时间。“这些报纸是原来云南铁路研究院的一位工程师陈老先生收集装订的,每一份报纸都被精心剪裁、打磨、手工装订。收集的报纸时间跨度近20年,从上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洪海波介绍,陈老先生生前是一位报纸收藏爱好者,后来他的家人把这些报纸捐到了老昆明杂书馆。

目前,馆中最老的报纸保存了近30年,翻看这些报纸,几十年前的昆明跃然纸上,是对老昆明最直观的记录。

分割线

“三转一响”里的老昆明

除了书籍报刊,杂书馆还有许多有关昆明的老物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购物券,昆明搪瓷厂生产的日月牌、滇池牌搪瓷盆,30年前的学生证和一些珍贵的老照片……这里还有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颇负盛名的“三转一响”,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四大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被称为“三转”,而“一响”就是收音机,在那个时代,“三转一响”是财富的象征。而这些老物件,在老昆明杂书馆得到了妥善保存。

这些珍贵的老物件,单是生活类的就有2000多件。“馆里的老物件布置起来,可以变成几十年前的客厅,也可以变成那时的书房,以前我们会在这些场景里举办读书会。搬过来后地方有点小,所以那些老家具、老物件很多都放在仓库,没有地方来布置了。”洪海波介绍,这些老物件来自不同的地方,在过去都各有用途,现在,它们在杂书馆里为人们讲述老昆明的历史与故事。


来源:都市时报(实习记者 薛瑞鹃 实习生 张琪芳)

责编 罗秋旭

校对 刘自学

编审 刘超

专题更多>
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建书香社会,共享现代文明——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学习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