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点击丨争创高黎贡山、亚洲象等国家公园,展示美丽云南新画卷
开屏新闻2022-01-23 20:02

我最关心的云南事logo(定).png

  •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绘就美丽云南新画卷。

  • 积极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争创高黎贡山、亚洲象等国家公园,加强自然保护地监管,争取建设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国家实验室。

去年,长期栖息在西双版纳州名为“短鼻家族”的亚洲象群不断北移,让全世界的目光都投到了云南——“象”往的地方。习近平总书记在COP15主旨讲话和新年贺词中专门提到这次大象北上南归之旅,昭示我们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过去这一年,云南以革命性举措抓保护治理,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方面提到,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开展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其中,“争创高黎贡山、亚洲象等国家公园,加强自然保护地监管,争取建设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国家实验室”的内容,引发了代表委员的关注。亚洲象国家公园创建进展如何?如何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代表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

分割线中.png

【场外连线】

亚洲象国家公园创建有进展

1月21日,开屏新闻记者联系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了解到,目前林草部门已经制订了亚洲象国家公园创建的前期方案。

2021年3月,一群野生亚洲象从西双版纳出发,一路经过普洱、墨江、元江、石屏、玉溪,最远到达昆明市的晋宁区和安宁市。这个“短鼻家族”一路吃喝玩耍,它们在树丛中熟睡的画面,更是触动了亿万网友的心。在各级政府、林草部门、森林消防人员的精心照护下,这次大象北上南归之旅,没有一个人员受伤,实现了人象平安,成为我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范例。     

随着人们对亚洲象的关注度原来越高,“如何保护亚洲象”的话题还冲上了热搜,“建立亚洲象国家公园”的声音就在其中。其实,建立亚洲象国家公园的声音早已有之,云南省林草局官网于2016年5月12日发布的《西双版纳州“十二五”林业发展显著》中称:“配合建设亚洲象国家公园相关工作,积极申请建立中国西双版纳亚洲象国家公园并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

记者从2018年国家林草局在“关于建立亚洲象国家公园 加强亚洲象保护 构建人象和谐生态公园的提案”复文中注意道:“在亚洲象分布区建立国家公园,整合已建各类保护地,建立统一、高效的管理体制,不仅能增加亚洲象栖息地面积,有效缓解亚洲象食物源短缺、栖息地破碎化等问题,使亚洲象国家公园内约5200平方公里的热带森林(包含约250平方公里热带雨林)得到有效保护,还能通过系统修复,实现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保护,对提高亚洲象栖息地保护管理有效性、恢复边境生态、构筑国家边境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7月9日,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亚洲象)国家公园前期工作成果专家咨询会在云南昆明召开,国家林草局、云南省人民政府将构建局省共建协作机制,高质量推动亚洲象国家公园创建,加快推进亚洲象国家公园创建前期各项基础性工作。会议指出,要推动实现以亚洲象种群和栖息地系统保护、完整保护为核心,以创新生态保护管理体制机制为突破口,科学实施亚洲象跨区域保护和栖息地自然生态保护修复,促进当地社区的安全稳定发展,实现重要自然资源国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传承的目标,筑牢国家边境生态安全屏障,缓解人象冲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去年召开的COP15第一阶段会议上,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教授陈明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国家林草局和云南省政府正在为申报亚洲象保护国家公园做准备。

2022年1月2日,据央视网消息,目前林草部门已经制订了亚洲象国家公园创建的前期方案,资源调查、范围论证、社区访谈和意见征询也已经展开。

分割线中.png

【会场声音】

探索生态美、百姓富的路子

省人大代表、怒江州环境保护局泸水分局副局长董永泉介绍说,怒江州2020年成功创建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目前正在积极创建高黎贡山国家公园。怒江地处“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境内有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是西南边境重要的生态屏障。近年来,通过实施生态修复以及加强生物多样性监测和技能培训,巩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不断发现新分布珍稀野生动植物。聚焦重点生态功能区,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陡坡地的生态治理等工程,不断强化生态保护、发展生态产业、实施生态补偿,探索出一条生态美、百姓富的新路子。结合政府工作报告,围绕全面开展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未来将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地的监管工作,争取建设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国家实验室。


让天更蓝水更清,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2021年,全省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65%,在全国名列前茅;水生态环境呈现稳中向好的局面,其中,草海水质达到Ⅲ类,30年来首次进入优良水体行列。

省政协委员、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兰骏表示,污染防治攻坚战虽然取得了良好效果,但生态环境改善是一个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的过程。目前,全省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的压力还没有得到根本缓解,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污染问题仍然突出。所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工作向更广的领域拓展、触及更深层次的问题、实现更高水平的提升,是云南省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必然选择。

兰骏委员表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点,将围绕一些重点指标目标,包括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城市细颗粒物、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等指标,以更高的标准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大气方面将重点加强柴油货车和施工工地污染防治。土壤方面,重点保障好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水生态环境治理将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战场,主要聚焦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珠江污染治理、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增好水、治差水”。“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将进一步延伸攻坚范围、优化攻坚手段,把生态环境治理从城市向乡镇和广大农村延伸,提高服务能力和处理水平。”兰骏说道。


尽快创造条件,建立国家大象公园当为至要

省政协委员、云南大学生态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段昌群说,野生生物的保护分为三个不同层面:保护野生生物种群的数量及质量层次上的保护即增强物种的遗传多样性,保护物种及其种群所在的生态环境。如何把三个方面有机统一在一起,段昌群认为,需要建立起适合保护生物的生存发展的大环境。他建议,对于野生亚洲象,云南要推进野生亚洲象国家公园建设,用持续科学研究深入了解野生亚洲象生物学特点、生态习性、空间需要,根据需要才能维护和保留它的栖息环境;在保护好云南野生亚洲象栖息环境同时,动员周边国家参与到保护中来;同时,把老百姓的生存发展和野生亚洲象保护有机结合起来。

段昌群说,云南是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之一,拥有陆地上除了沙漠、海洋以外的生态系统类型,拥有80%列入中国珍稀濒危生物“红皮书”上的物种,是野生动植物的福地。换句话讲,把云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好,就基本维护了中国80%的珍稀濒危生物的基本安全,从这个层面上来讲,云南肩负着光荣使命。

但云南也面临着经济社会发展层次低、社会发育不充分的现实。段昌群说,国家对云南提出了保护的高要求,而云南自身保护能力有限,因此心有余而力不足,需要国家和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核心是要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问题。他建议,通过产业升级、产业结构优化、空间布局重塑等来突破过去在保护和发展当中存在的难题,同时,动员国家和可能的全球资源,共同保护云南生物多样性。尽快创造条件,建立国家大象公园当为至要;尽快培养一大批懂自然、知社会、有情怀、能力强的复合型生态与环境类人才,才能把保护事业推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境界。


加快哀牢山—无量山国家公园建设

省政协委员、普洱市孟连县人大副主任、县工商联主席宋艳萍今年的提案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建议加快哀牢山—无量山国家公园建设。她在提案里指出,哀牢山和无量山在云南主体生态功能区规划中区划为“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是生物多样性荟萃之地,是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保存面积最大的地区之一,是亚洲大陆热带向温带过渡、物种迁徙和基因交流的重要廊道。两山保存着全球面积最大、最为完整的亚热带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具备了自然状况的天然性和原始性、景观资源的珍稀性和独特性两大建设国家公园特征。

无量山、哀牢山内还生存着四大类人猿之一“长臂猿”。西黑冠长臂猿全球约存1400只,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了极度濒危物种。哀牢山和无量山是全球西黑冠长臂猿分布最为集中且种群数量最多的地区,也是我国最重要的西黑冠长臂猿保护地。

2019年10月,在省科技厅、省林业和草原局、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和普洱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景东县召开了“申报建设云南哀牢山——无量山国家公园综合科学考察启动会议”,标志着国家公园建设科学研究序幕全面拉开。随后省林草局、中科院昆明分院在哀牢山——无量山区域开展植物多样性与植被、脊椎动物调查与资源评估、生态系统综合考察以及地质综合考察等8个专题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云南省同时也启动了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和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工作。

宋艳萍委员认为,如果哀牢山——无量山区域获国家批准正式设立国家公园,将是补足云南省乃至全国自然生态保护短板的重要行动,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将更好地实现云南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有效破解自然保护与合理有序利用的难题,并将彻底解决跨地区、跨部门管理的体制性问题,把“两山”地区建设成为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保护的重要基地、具有丰富科学内涵的旅游健康养生目的地、有效破解保护与开发利用这一突出矛盾的样板地、凝聚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和科学研究的新基地。


推进绿水青山转化为可感可受的经济价值

省政协委员、云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陈异晖介绍,在云南,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1.84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30.90%,主要包含生物多样性维护、水源涵养、水土保持三大红线类型,共涉及11个分区。在三线划定和自然环境保护区划定上,都会有相应的配套措施来解决保证农户、山民利益和保护动植物之间存在的矛盾,比如在考虑长江防护林的建设时候,就把农户转化为保护林防护员,收入从砍树、打猎转化为防护员的工资。目前,云南省正在积极推进生态补偿、生态生产总值核算工作,使得绿水青山转化为老百姓可感可受的经济价值。


开屏新闻记者 杨茜 杨质高 朱婉琪 颜媛

责编 徐红

校对 刘自学

编审 张明

专题更多>
党纪学习教育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学习共建书香社会,共享现代文明——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