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外国友人点赞洱海湿地生态治理
人民日报2022-03-22 16:58

原标题:共同守护湿地 促进和谐发展

《人民日报》:外国友人点赞洱海湿地生态治理.jpg

人民日报版面截图

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储碳固碳等重要生态功能,对维护生态、粮食和水资源安全等具有重要作用。

今年是中国加入《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30周年。30年来,中国大力推进湿地保护修复,湿地生态状况得到持续改善。今年1月发布的《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白皮书》显示,截至目前,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总体保持稳定,分布有湿地植物2258种、湿地鸟类260种。本报记者日前采访了3位参与或见证中国湿地保护的国际人士,听他们讲述中国加强湿地保护带来的巨大变化。

“中国迅速成为湿地保护领域的领导者”

“过去5年间,中国迅速成为湿地保护领域的领导者,这不仅对于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对降低灾害风险和维护生态系统健康稳定也具有重要意义。”全球候鸟保护专家、英国皇家鸟类保护协会首席政策官尼古拉·克罗克福德表示。

2019年7月5日,在第四十三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当时,这让很多关心这个议题的人都流下了喜悦的泪水。”克罗克福德回忆说。栖息地主要由潮间带滩涂和其他滨海湿地组成,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关键枢纽。这个候鸟群中,就包括鸻鹬类濒危鸟类物种。

多年来,中国加强湿地保护,给克罗克福德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国专门立法保护湿地,为滨海湿地保护提供法律保障。同时,中国携手多个国际组织,举办全球滨海论坛,推动建立全球滨海保护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等。

“中国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制定政策时有着长远眼光。”克罗克福德说,她的主要工作是支持各国政府采取行动保护候鸟。“中国政府采取果断行动,保护了众多濒临灭绝的水鸟,这令人印象深刻,也给人以希望。我对中国在湿地保护方面的承诺和快速实现目标的能力怀有极大敬意。”

“中国为全球湿地保护作出了重要贡献”

红腹滨鹬是一种只有茶杯大小的滨鸟,繁殖于环北极苔原地区,是世界上迁徙距离最长的鸟类之一。

过去15年,“全球迁徙网络”与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合作,持续监测中国滨海湿地红腹滨鹬等近危物种数量及鸟类食物的丰富程度,发表了多篇有分量的论文,揭示了滨海湿地与迁飞鸟类的关系。

“全球迁徙网络”由荷兰格罗宁根大学进化生命科学研究所教授、知名鸟类迁徙生态学家特尼斯·皮尔斯玛的团队运营,是全球生物学家和观鸟爱好者等观测鸟类迁徙的重要参考网站,为各国决策者开展湿地保护、生态修复等工作提供重要科学依据,研究成果在国际享有盛誉。荷兰是开展湿地保护、水利用和水治理较早的国家之一。皮尔斯玛介绍,他的团队与中国的大学建立了良好工作关系,双方共同承担博士生培养、田野观测、论文撰写等工作。“中国拥有很强的科研能力,我们希望与中国同事分享更多荷兰湿地保护与科研经验,开展更多合作,共同致力于全球湿地保护。”

近年来,中国出台了严格且有效的保护措施,比如针对湿地保护专门立法,明确湿地利用要求,控制人为活动对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的不利影响,为强化湿地保护和修复提供法治保障。

“中国为全球湿地保护作出了重要贡献。”皮尔斯玛表示,在多年的研究和工作中,他见证了中国湿地保护工作所取得的成效。2010年第一次到访中国时,他看到海岸边有很多挖泥船、水泵等大型设备。“得益于中国有效的保护措施,之后不过短短几年,中国的滨海湿地就重新焕发生机,这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积极意义。”

“环保标准越来越高,执行越来越严”

只要不出差,每周徒步去洱海边转转,是美国人林登坚持了十几年的习惯。去过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后,他最终选择扎根洱海畔的大理市喜洲古镇,开办了一家客栈,见证了洱海的生态治理过程。

“如果不是中国政府的决策,对面那片水田,或许已经被改造成了酒吧一条街,那样就太可惜了。”在林登看来,山水田园与传统民居是融为一体的。“环保标准越来越高,执行越来越严。”他认为,这些年中国政府对生态环境、湿地保护工作日益重视,湿地生态明显改善。

“湖里有了越来越多的植物,水面有了越来越多的水鸟。”林登说,湿地生态的变化显而易见——越冬水鸟数量多了两倍,水鸟种类更是多出三四倍。不少爱好观鸟的客人说,没想到洱海边会有那么多水鸟。

每到稻田灌水的季节,连片稻田中,白鹭翩翩起舞,是林登最喜欢观赏的风景。“以前这里主要种植经济效益更高的大蒜,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为了保护洱海,政府鼓励发展绿色种植。”林登说。在他看来,大理湿地生态的改善,离不开中国各级政府的重视和积极作为。随着大理市推进建设环湖截污工程,喜洲家家安装上了小型污水处理系统。“绝大多数资金都由政府补贴,普通农户只需要出很少的钱。”林登感叹,为了保护洱海水质,当地政府付出了巨大努力。

洱海生态改善也给林登带来了“烦恼”——10年前,燕子开始在客栈屋檐下筑巢,客栈每天需要清理4次燕子粪便。不过,“我的客人也从未抱怨,反而都喜欢坐在天井里,看嗷嗷待哺的小燕子。”林登认为,文化与生态本就是一体的,只有保护好了生态环境,才能让传统文化更具吸引力。“文化、生态破坏之后很难恢复。保护湿地生态,这在中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共识,也有了更多法律保障。”林登说。 (记者 邢雪 张朋辉 杨文明 俞懿春)


来源 人民日报

编辑 朱丽

校对 罗秋旭

编审 王云 

专题更多>
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2024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开屏新闻原创产品开屏学习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