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云南篇】火车开到傣家门口,村民期待吃上“旅游饭”
开屏新闻2022-06-21 19:49

去年12月3日开通运营的中老铁路,结束了西双版纳不通火车的历史。玉磨铁路西双版纳段设有西双版纳站、野象谷站、橄榄坝站、勐腊站、磨憨站5个站点。

勐养镇曼景坎村委会曼听村是一个有着500年历史的傣族村寨,中老铁路运营后,这个紧邻野象谷站的傣族村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6月12日,“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云南篇”主题采访团来到野象谷站和曼听村,听中老铁路给这个傣族村寨带来的新变化。

分割线

这个车站,外形如傣楼

野象谷自然保护区生活着珍稀物种亚洲象,野象谷火车站附近寨子时常有亚洲象出来觅食。针对这一情况,车站前后40公里的铁路线上,设置了多处亚洲象专用防护栅栏。和以往的混凝土铁路防护栏不同,亚洲象专用防护栅栏采用的是铁网加钢绳的柔性结构,既可以防止亚洲象在觅食过程中入侵线路,同时富有弹性的材质也不会伤害到亚洲象。

火车开到家门口,这个傣族村寨盼吃上“旅游饭”(开屏新闻记者 李春丽 摄)

“整个站房的造型从外面看,就像我们傣族民居的吊脚楼。” 野象谷站站长骆军说,野象谷车站分客运站和货场,其中客运站在设计上以“热带雨林、自然野象谷”为设计理念,设计出“象鼻喷水”的生动造型,候车大厅吊顶取意“大象漫步”,通过“人寻象迹”文化互动,提升旅客的出行体验。

据介绍,野象谷车站自开通运营以来,日均开行客车6列,高峰日开行8列,发送旅客6662人,到达旅客6460人。随着车次逐渐增多,旅游观光的旅客数量逐步增长,激活了沿线旅游经济。

分割线

火车来了,托起群众致富梦

中老铁路沿线的勐养镇曼景坎村委会曼听村,距离野象谷车站只有800米,这里的傣族传统文化保存较好,民风民俗优良淳朴。

火车开到家门口,这个傣族村寨盼吃上“旅游饭”(开屏新闻记者 李春丽 摄)

曼听村种有火龙果、青枣、芒果、柚子等水果。以前种出的水果,村民都要骑着摩托车,拉到7公里外的勐养镇上销售,现在会有果贩进来收购。“铁路通了,村民的视野也开阔了,干活都像比赛一样。”曼景坎村委会监委主任岩罕叫说,中老铁路让曼听村有了区位优势,也让村民看到了希望,现在村里正考虑如何打造乡村旅游,带动群众致富。

火车开到家门口,这个傣族村寨盼吃上“旅游饭”(开屏新闻记者 李春丽 摄)

据介绍,2020年,曼听村被纳入“美丽宜居乡村”打造计划,通过“政府补助+村民自筹+投工投劳”的方式实施提升人居环境项目,投入资金120余万元,完成村内道路、排水沟改扩建、厕所翻新、古井改造、花池等建设。村民主动拆除彩钢瓦大棚和危旧房1200平方米、围墙3000米,在保留村寨原有建筑风貌的基础上,曼听村完成了“焕新”改造。

分割线

“老手艺”即将走上新舞台

60岁的岩坎吨是曼听村的一名手工艺人,20多年前,他经过反复琢磨,摸索出了制作傣族最传统的凳子——篾凳的技法。之后,凭借这门手艺,他在当地小有名气,他做的篾凳不在市场上销售,而是当地人自己找上门来定做。

火车开到家门口,这个傣族村寨盼吃上“旅游饭”(开屏新闻记者 李春丽 摄)

“篾凳结实耐用,是傣族最古老的凳子,不过当地人家里基本都有了,而且现在的凳子款式多了,大家买凳子也不一定买篾凳了。”岩坎吨说,他做了20年的篾凳,已经很熟练了,一天做3个没有问题,但因为销路不好,一年也只能卖出200个左右,所以,他只是用割胶、扫地后的空闲时间制作凳子。

火车开到家门口,这个傣族村寨盼吃上“旅游饭”(开屏新闻记者 李春丽 摄)

岩坎吨说,曼听村离野象谷车站距离很近,以后村子里的旅游发展的好了,游客来得多了,买凳子的人也会增加,他的这门手艺也就有了用武之地。

火车开到家门口,这个傣族村寨盼吃上“旅游饭”(开屏新闻记者 李春丽 摄)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李春丽 摄影报道

责编 罗秋旭

校对 易科彦

编审 刘超

专题更多>
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建书香社会,共享现代文明——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学习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