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感染不仅会引起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等,也是引起胃癌的危险因素之一。那么,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怎样一步步引发胃癌的?哪些行为容易传播幽门螺杆菌?怎么做才能降低胃癌的发病风险?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秦海春教授为大家解答。
根除幽门螺杆菌刻不容缓
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最新数据,2020年我国胃癌的新发病例约有48万例,在所有恶性肿瘤中排在第二位;死亡病例约有37万例,在所有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三。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
胃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也是唯一能够控制的危险因素,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刻不容缓。
可以降低胃癌的发病风险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传染性疾病,感染率40%至60%,可以通过口—口、粪—口等途径传播。部分感染者没有明显的症状,往往是在体检当中发现。
根据国际公认的“肠型”胃癌的发生模式,幽门螺杆菌从定居在胃黏膜到发展为胃癌,要经历这几个阶段: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肠型胃癌。
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降低胃癌的发生率,而在发生胃黏膜萎缩与肠化生之前根除幽门螺杆菌,几乎可消除胃癌风险。
感染者应尽快接受治疗
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比较简单,目前根除方案推荐含铋剂的四联疗法,口服14天的药,基本上都能治愈。
除了一些特殊人群,如孕妇、14岁以下儿童和老年人,其他所有的人群只要感染了幽门螺杆菌都应该尽快治疗。
如果已经有口臭、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症状的,还需做胃肠镜检查,了解是否已患胃病。
一人感染全家都要检测和治疗
幽门螺杆菌主要通过口传播,家庭内传播是其感染的主要方式之一,只要一个人感染了,就应以家庭为单位,全家人共同消毒隔离来杀灭它。以家庭为单位的防控是目前最佳的阻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策略。
只要发现第一个感染者,全家人都要去做碳呼气实验,检测有没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建议家庭中所有成年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都要同时给予根除治疗,这样有助于减少根除后的再发感染。
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生活中注意这几件事,幽门螺杆菌完全可预防。
●严格的消毒隔离
带菌唾液沾染过的碗筷、洗碗帕、砧板、牙刷、饮水杯等,都有很多细菌,放在消毒柜里或沸水中煮15至20分钟就可以完全杀灭。感染幽门螺杆菌的病人要单独用自己的碗筷、杯子和洗碗帕等,避免传染给他人。
●饭前便后洗手
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对于预防感染非常重要。
●使用公筷
尽量少去外面就餐,必须在外吃的要分餐,使用公筷。经常外出吃饭又不使用公筷的人,不仅容易感染,而且在治好之后还会再感染。
●生活规律
有胃病的人更容易感染幽门螺杆菌,因此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有规律,少吃辛辣、过咸、过甜、刺激性的食物,保护胃黏膜完整性,减少胃病发生。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王劲松
编辑 陶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