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时评】管理养生健康类视频账号不能“唯流量论”
开屏新闻2022-08-05 09:04

纵容缺乏专业能力的主播招摇撞骗,在网络上打着“名医”“专家”的旗号胡说八道,轻则让信以为真的粉丝蒙受经济损失,花了没必要花的钱购买保健品,重则贻误治疗,直接危害健康。

标榜“名医”主播常驻、拥有百万粉丝的养生类直播账号中,每天准时开播、分享健康知识的“医生”竟无一人注明自己的姓名、所在医院和职务。近日,有媒体调查发现,养生直播和短视频鱼龙混杂,有的表面上讲授养生知识,实际只为兜售保健品;不少视频主播伪装成大师、名医卖课。还有一些视频博主通过夸大其词、哗众取宠的标题吸引用户点击,借此实现流量变现。

在网络直播和视频平台上,养生、健康类内容早已成为火热门类。一方面,随着现代居民健康意识和健康需求的提升,人们更迫切地需要了解健康类知识;另一方面,人们罹患疾病或处于亚健康状态时,也有强烈意愿去了解恢复健康的方法。在当前这个资讯发达、传播手段多样的时代,除了求医问药的传统渠道,普通人借助网络获取健康知识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网络平台也有责任和能力满足这种需求。

但是,养生和医学知识毕竟关系到人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其传播渠道可以大众化,但专业门槛决不能下降。纵容缺乏专业能力的主播招摇撞骗,在网络上打着“名医”“专家”的旗号胡说八道,轻则让信以为真的粉丝蒙受经济损失,花了没必要花的钱购买保健品,重则贻误治疗,直接危害健康。因此,对于医疗健康类视频信息的制作、发布、传播,平台必须出台更加严格的规则。

根据最新修订的《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和《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管理规定》,涉及医疗健康领域内容的自媒体、公众号等须获得相关资质。公众账号在注册时应提供其专业背景,以及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获得的职业资格或者服务资质等相关材料,并进行必要核验。平台上那些伪装“大师”卖课的健康类视频主播,如果没有行医资格,就明显违反管理规定,平台必须及时进行处理。此外,广告法也明确要求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广告不得含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者保证,不得说明治愈率或者有效率等,如果视频主播利用平台流量植入广告,就必须严格遵循广告法对医药广告的相关规定。

即便是拥有行医资质的医生,也不能在网络平台上信口开河,利用个人身份谋求不正当利益。不久前,国家卫健委、公安部、国家医保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2022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在“深入开展医疗领域乱象治理”部分中提出,将严肃查处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身份之便直播带货。换言之,一旦有人以专业身份在平台上带货销售药品或保健品,不管是真医生还是假医生,都应当予以取缔。

根据上述规范要求,一些平台已经出台更加明确、细化的规则,比如禁止非医学认证用户发布疾病预防、诊断、治疗、用药等医疗相关内容,将医疗科普与健康科普作更加清楚的区分等。当然,仍然不排除有个别人士企图打规则的“擦边球”,比如“挂羊头卖狗肉”,把保健食品包装成宣称能治病的灵丹妙药,误导观众下单购买。对此,平台也要加强日常排查,畅通举报渠道,对违规行为发现一起就查处一起。

现实中,公众对很多基本健康问题认识并不到位,对健康类视频产品仍有很大需求,所以优先筛选和支持科学、准确、高质量的医疗健康类信息,是平台的重要责任。对此,平台不妨以外部聘请或者内部专设岗位的形式,聘用专业人员鉴别健康类信息,邀请专业顾问团队评价主播的资质和水平,对优质内容予以优先展示。无论如何,对健康类视频产品的推荐不能“唯流量论”,而要放大那些理性、建设性、秉持专业视角的声音。


来源 光明网(王钟的

责编 罗秋旭

校对 袁熙

审核 严云

终审 刘超

专题更多>
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2024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开屏新闻原创产品开屏学习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