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个“中国医师节”,向你致敬!
开屏新闻2022-08-19 07:18

有一群人

在抗疫一线

在灾害现场

……

医者仁心

救死扶伤

他们就是“医护白”

2022年8月19日

是第5个“中国医师节”

向所有的医务工作者致敬!

今年医师节的主题是

“‘医’心向党、踔厉奋进”

那么你对“中国医师节”了解多少呢?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2017年11月13日,国务院同意关于设立中国医师节的申请,同意自2018年起将每年的8月19日设为中国医师节。

中国医师节是经国务院同意设立的卫生与健康工作者的节日,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卫生与健康工作者的关怀和肯定 。

历届中国医师节主题

2018年:

尊医重卫 共享健康

2019年:

弘扬崇高精神 聚力健康中国

2020年:

弘扬抗疫精神 护佑人民健康

2021年:

百年华诞同筑梦 医者担当见初心

分割线

“医护白”

是照亮战“疫”前线的灯塔

身穿白色防护服

一丝不苟地登记着居民信息

采集咽拭子、手消

成为社区、医院、街头

“疫线”的最美风景

3天检测23万4千余人!官渡区校园师生员工全员核酸检测

昆明呈贡区对中小学幼儿园在校师生进行全员核酸检测(开屏新闻记者 闵楠 通讯员 田佳丽 赵玥 摄)

昆明15辆流动核酸检测采样车累计采样7207人次 昆明市卫生健康委 供图

资料图

“上海我在!”

52天用心守“沪”

今年4月初,在上海战“疫”最吃劲的时候,云南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抽调1206名来自重症医学科、感染科、呼吸科、感控科、检验科等的专业精兵强将奔赴上海。

52天用心守“沪”——云南省援沪医疗队逆行出征纪实

4月4日,首批202名云南援沪医疗队员驰援上海;5月25日,医疗队最后一批队员返昆。“滇沪一家亲 携手抗疫情”。52个奋战的日日夜夜,无论是23小时援建气膜实验室落成,还是核酸检测量不断突破;无论是凌晨进方舱,还是全方位照护感染者;无论是风雨无阻外采核酸,还是冒着近在咫尺的感染风险救治重症感染者……援沪期间,云南医疗队队员们用实际行动体现了滇沪一家亲的深情厚谊,为打赢大上海保卫战贡献了云南力量。

云南援沪医疗队帮助黄浦区完成17475份核酸采样 云报客户端上海专电(特派记者 陈鑫龙 黄兴能)2.jpg

52天用心守“沪”——云南省援沪医疗队逆行出征纪实

医疗队在上海市黄浦区社区进行核酸采样

52天用心守“沪”——云南省援沪医疗队逆行出征纪实

队员出方舱后,口罩印痕清晰可见

这是一场千里逆行的守“沪”。

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和上海市的统一安排,5月23日,云南省援沪医疗队(以下简称医疗队)在上海市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上海市瑞金医院卢湾分院高效、有序地完成了管理病区危重新冠肺炎感染者的交接工作。至此,医疗队圆满完成援沪任务。

52天用心守“沪”——云南省援沪医疗队逆行出征纪实

上海市黄浦区龙华东路方舱首批感染者康复出院

累计完成核酸检测180.53万管;

开平路方舱和龙华路方舱收治感染者6127人;

参与收治重症危重症感染者36人、普通型感染者71人;

参与新冠阳性精神病患者救治56人;

参与尿毒症患者救治3458人次;

参与社区核酸采样39.41万人份。

……

他们是“最美逆行者”!

分割线

风雨里,可幸有你!

坚守平凡岗位

谱写生命华章

你们真美

—— 1 ——

医者仁心!

旅客突发晕厥,6名医生“秒”就位

2021年12月18日晚上9点左右,在昆明南站正在候车的一位旅客突发晕厥、意识不清,情况危急。听到紧急广播后,正在大厅准备检票上车的弥勒市中医医院一行6人毫不犹豫火速赶往现场,表明医生身份并伸出援手紧急施救。

昆明南站一旅客突发晕厥 6名医生“秒”就位1.jpg

昆明南站一旅客突发晕厥 6名医生“秒”就位3.jpg

经积极抢救后,患者情况有所好转,随后赶到的120急救车将男子送往医院进行下一步救治。据悉,6位医生当天前往昆明,是参加云南省中医药学会疏调气机研究会年会暨国医大师张震第一届疏调学术论坛,会议结束后准备返程,正巧遇到了这件事,他们也因抢救患者延误了最后一趟返程的列车。不过,大家并没有因此抱怨,反而因为帮助了患者而感到欣慰。

—— 2 ——

男子突发心梗

一群医生冲了上去……

2021年6月,云南昭通某医院内,一名男子在走廊突发心梗晕倒在地。

昭通一男子突发心梗,一群医生冲了上去……

随即,一名医生从诊室冲出来对其施救,随后多名医护闻讯赶来,轮流对其进行心肺复苏。

昭通一男子突发心梗,一群医生冲了上去……

昭通一男子突发心梗,一群医生冲了上去……

经过3个多小时的紧急抢救,终于挽回了男子生命。

—— 3 ——

男子街头突发癫痫

路过的医生及时伸手救援

2022年4月11日下午6时许,昆明悦云天地广场前一男子突然倒地,抽搐不止,路旁围观市民替他着急,却无能为力。这时,正好路过此地的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医生李俊杰和杨渊闻讯冲上前去,利用专业技能为小伙子展开施救。

微信图片编辑_20220412144834.jpg

半小时后,男子已好转,生命体征也恢复平稳,他们才离开现场。

—— ——

昆明街头两名行人被撞倒在地

路过护士小姐姐跪地救助…

2022年3月27日晚上8点左右,昆明市春融西路距离联大街路口约300米的位置,一辆轿车将两名过路的行人撞倒在地,行经此处的几名省第二人民医院的护士见状,立即上前帮忙施救。

直到120赶到现场,几名护士都没有放弃。

分割线带你认识2022“最美医生”

他们坚守抗疫最前线和疾病防治第一线

他们用大爱和责任守护人民健康

第五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

中宣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向全社会发布

2022 年“最美医生” 名单

一起来认识他们吧

↓↓↓

什么样的青春不后悔?80后重症医学专家丁仁彧就把他的青春融入在了卫生健康事业里,用奋斗的姿态实现了他护佑生命的初心。

从事重症医学工作的16年来,他救治了上万名危重患者,多次参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伤员救治工作。2020年,丁仁彧担任辽宁援鄂重症医疗队队长,接管2个重症病区,在随后组建的辽宁省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中,他更是担任队长带领队员发挥尖刀作用,后又奔赴内蒙古二连浩特、满洲里等地,指导新冠重症患者救治。

奋斗者,正青春。

他是泽库草原上的“回族曼巴”(曼巴,藏语,即医生),许多牧民的手机里,都存着他的电话号码,牧民们习惯称呼这个说着一口流利藏语的回族医生“曼巴小马”。

在平均海拔3700米的泽库县,“曼巴小马”马文义一干就是27年。在他的眼中,病人不论职位高低,没有贫富贵贱和民族之分,他克服众多困难,默默奉献,为当地牧民群众祛病疗伤,排忧解难。他带领团队攻克多项技术难关,建立高危产妇中心和胸痛中心,填补了泽库县医疗卫生技术多项空白,并带领医院成功创建二甲医院。

从乡村医生到县藏医院的大夫,再到县医院的院长,马文义说他最喜欢“曼巴小马”这个称呼,他热爱这片草原,愿一辈子守护草原儿女的生命健康。

“诗书典籍以润屋、救人治病以润德、饱学大度以润身”,年轻时的许润三以此意为自己取名,开启他追求仁术济世的一生。

从医70余载,他潜心医道,精通内外妇儿科,尤擅于妇科疾病诊疗,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中医诊疗规范。如今许老96岁高龄,依然坚守在临床一线。他说医乃仁术,不能做冷冰冰的医生,查房和出门诊时,坚持自己书写病历,耐心询问、悉心诊治,遣方用药仔细斟酌。

国医大师许润三一生景仰中医,培养200余名中医妇科领域的临床专家、科研骨干及教学英才,薪火相传弘岐黄。

这是一位医者年过花甲远赴新疆,支援医疗建设的故事。

64岁,大多数人已经开始享受退休生活的时候,北京儿童医院外科教研室名誉主任、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孙宁接到了一个新任务:去新疆建设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

从医38年来,他努力把手术做成艺术,是业界公认的“一把刀”,始终坚持“不收红包,不收回扣,不收锦旗的‘三不’”原则。

在远赴新疆支援前,孙宁和泌尿外科团队已经持续多年帮助数十家医院发展小儿泌尿外科。在他的邀请和感召下,一批批来自北京儿童医院相关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和专家也来到新疆工作,到基层推广儿科诊疗技术,进行会诊、义诊,受到了当地人的欢迎。

孙宁希望通过北京儿童医院10年的托管帮扶,为新疆培养更多的儿科人才,能够让这里更多患儿实现就近就医,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张静,威海市立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她带领医护人员在18个小时内完成医院发热门诊扩建工作,解决发热患者集中就诊难题。作为威海市新冠肺炎救治医疗队队长,她带领团队为患者提供精准治疗和护理服务。被评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从医30多年,周行涛聚焦近视防治,帮助数以万计的近视患者成功脱镜。

他热心公益,深感眼健康“防”比“治”更重要,带领团队成立“周行涛近视小分队”,组织上海科普志愿者们成立“近视小飞侠”服务队,并不断壮大全国科普志愿者队伍开展志愿服务。他还建立医院、学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家庭组成的近视防治康联体模式,开展以健康教育、大众科学防控、精准医疗并进的防治工作。

为什么这么注重科普?周行涛说不仅要手术“越做越好”,更要能“越做越少”。

胡敏华是第48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她从事临床护理34年,坚守艾滋病护理岗位22年,致力于对艾滋病感染者及患者的情感关怀和心理疏导。

她牵头创办艾滋病友“温馨家园”,发展志愿者近千名,救护艾滋病患者3000余名,线上线下累计服务病患群体超10万余人次。以爱护“艾”,胡敏华说:“爱是不会老的,它留下的是永恒的火焰。”

当地时间2021年6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中国获得无疟疾认证,那一刻,已经快70岁的高琪热泪盈眶。

高琪是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研究员,从事疟疾突发疫情应急处理近40年。80年代初,全国仍有300万疟疾病例,当时刚从学校毕业的高琪就立志要把这个数字降到0,从此消除疟疾成为他一生不悔的追求。

每年夏天疟疾流行季,他都会深入边远贫困乡村蹲点作业;他主持制定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赴全国多省指导重症恶性疟救治;他先后赴20多个疟疾流行国家指导疟疾控制和技术培训,培训了50多个国家的1700多名学员;他提出的消除疟疾阶段“定点清除1-3-7新模式”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中国消除疟疾新模式”,为全球消除疟疾贡献了“中国智慧”……

择一事,终一生。世卫组织疟疾顾问、国家疟疾技术专家组组长、国家重症疟疾救治专家组副组长,尽管缀在高琪名字前面的“头衔”很多,但他说他这一生就做了一件事,消除疟疾。

重症医学专家管向东13次受命出征,先后驰援湖北、黑龙江、新疆、云南、河南等多个省份,累计抗疫300多天。

从医38年,他积极参与和推动我国重症医学发展,为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有效应对发挥作用。

“危难关头,你是否能挺身而出,为党和人民冲锋陷阵?”“党员管向东”用实际行动给出了他的答案。

22年,背着药箱,翻山越岭,苗家女孩儿潘凤把青春留在了苗岭高山。

她曾有机会在大城市发展,却一心要做乡村医生,只为守护苗族同胞的健康。走村入户上门服务、细心接诊患者、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建义务医疗小分队,做疫情防控“守门人”……这位苗岭高山上的健康卫士,用执着的爱温暖了乡邻心。

这是一支由中国疾控中心和各地疾控机构组成的国家流调专家队。他们专业能力强、实战经验丰富;他们分片区对口包干、随时待命赶赴疫情现场;他们支援疫情发生地迅速开展流调溯源、风险排查、疫情研判工作……

有人说流调是一场与病毒赛跑的侦查围堵,在这场赛跑中,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国家流调专家队正以跑赢的决心,力争用最短时间、最小成本来控制住疫情传播。

以心为灯,点亮生命!

没有生而英勇,只是选择无畏!

致敬所有的医务工作者!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综合整理

云报客户端、云南网、都市时报、人民视频、掌上春城、央视新闻客户端等

责编 吕世成

校对 朱丽

审核 严云

终审 李荣

专题更多>
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建书香社会,共享现代文明——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学习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