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遗弃宠物理应成为文明共识
开屏新闻2022-10-28 14:53

在对待宠物的问题上,人的责任心是靠不住的,仅凭道德呼吁也是不够的,必须上升到立法的高度加以解决。

《重庆市养犬管理条例(草案)》已经重庆市五届人大常委会两次审议,拟于2022年11月提请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第三次审议,预计2023年实施。草案明确规定:不得虐待、遗弃饲养犬只。

目前,已有北京、上海、广州、合肥等多个城市出台关于养犬的地方性法规或地方政府规章。而早在2020年,上海就开出了首张罚单,针对一起养犬人遗弃犬只案,对相应养犬人处以罚五百元、吊销犬证的行政处罚。当然,地方性法规并不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就全国范围内而言,是否对于遗弃犬只的行为进行罚款等行政处罚,多地还未做强制性规定。也因此,正处于公开征求意见阶段的《重庆市养犬管理条例(草案)》还附带调查问卷,其中就包括了“是否同意对遗弃犬只行为进行罚款”的问题,意在倾听民意。

饲养宠物通常被视为一种有爱心的表现,但是也有例外。最令人无法理解的是,有人饲养了宠物之后,不知出于何种原因,不仅没有好好珍惜,反而虐待甚至遗弃宠物。

其实,社会文明不仅仅指的是人与人之间,更多的时候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电影《忠犬八公》里,即便主人已经不幸离世,那只叫八公的狗仍然风雨无阻地守在车站,等待着主人的出现。这一电影史上的名场面,打动了全球无数影迷,因为忠诚与爱,是一种超越了语言和物种的共同情感。狗犹如此,何况人乎?成年人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虐待、不遗弃,理应成为饲养宠物的一种文明共识和文明底线。

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对于虐待、遗弃宠物的行为只做道德上的谴责,而没有法律上的惩戒。狗是我花钱买的、花钱养的,它就是我的私有财产,我想打就打、想丢就丢,关你何事?其实道理上并非如此。饲养宠物并不是一种纯粹的个人行为,其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必然会影响到他人,譬如被弃犬只流浪街头,会增加疾病的传播,对人类具有攻击性等等,这些都是潜在的社会危害。因此其权利、义务应该是对等的,既然决定饲养宠物,就有照顾好的义务,不能任性而为。

从国际惯例来看,许多国家有相关的立法,而且处罚颇为严厉。譬如法国的动物福利法规定,主人弃养宠物将被严厉处罚,虐待宠物最高可判3年监禁。德国动物保护法规定弃犬者需缴折合人民币数十万元的巨额罚款。可见在对待宠物的问题上,人的责任心是靠不住的,仅凭道德呼吁也是不够的,必须上升到立法的高度加以解决。这既是对动物的保护,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人的保护。虽然此次《重庆市养犬管理条例(草案)》只是地方性立法,但这是一个开始,未来有望有更多更高阶的立法出台,促使全社会文明养宠物。

开屏新闻首席评论员  吴龙贵

一审  邓建华

责任编辑  胡巍

责任校对  周明佳

主编  邓建华

终审  曹婕


专题更多>
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建书香社会,共享现代文明——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学习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