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级非遗传承人阮云志愿演示制药技艺
开屏新闻2022-11-26 16:07

11月25日,昆明市西山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阮云参加昆明中药厂有限公司“补脾新时代”志愿服务,讲解和演示制药技艺。

老药工刘珍教徒弟阮云搓蜜丸(刘扬武摄).jpg

老药工刘珍教徒弟阮云搓蜜丸(刘扬武摄)

阮云1991年进入昆明中药厂,跟随周秀芝、刘秀英学习大蜜丸制作。1998年至2001年又跟随老师傅张元昆学习制作水蜜丸。之后,任大蜜丸的内包班长,兼任大蜜丸的工艺员、质检员。她能精确掌握炼蜜的时限,蜜温控制得恰到好处。根据实际,阮云起草了“大蜜丸制剂工艺规程”,得到验证和运用。在恢复提蜡壳技艺中,跟随老药工赵桂英学习和掌握了提蜡壳的技艺。2014年11月,昆明市西山区文化旅游体育局和西山区民族宗教侨务局命名阮云为昆明市西山区第三批非遗项目“中医传统制剂方法 (昆中药传统中药制剂)”代表性传承人。

青工在体验搓蜜丸.jpg

阮云带着徒弟杨海文,同台献艺,为观众讲解了药品知识,演示了搓大蜜丸技艺。杨海文是阮云的得意门徒,2008年一直跟随师傅学习大蜜丸制造。在制药中,他认真刻苦,反复练习每一个步骤,深挖每一个细节。经过四年的跟师学习,如今已完全掌握大蜜丸操作技术,能独挡一面。台前,杨海文演示了山楂丸是怎么搓出来的。随后,员工们跃跃越试,纷纷上手体验。

杨海文在示范搓蜜丸.jpg

来体验的是昆中药颗粒剂车间的50余青年员工。在非遗体验馆,阮云这边讲解,杨海文那边示范,青工看完后便自己搓了起来,光滑圆润的山楂丸滚到盘子里。尝到自己搓的丸子,他们的热情更高了,现场气氛热烈起来。随后,青工们做了点亮参苓健脾胃颗粒配方药材和适应症“消消乐”的小游戏,对配方和适应症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阮云(右)在讲解参苓健脾胃颗粒.jpg

在昆中药博物馆,青工们看到了自己生产的参苓健脾胃颗粒和舒肝颗粒,感到很自豪。讲解员张群说:“参苓健脾胃颗粒有一味特殊的药材——北沙参。从前,用的是人参,后来因地制宜,云南医师把它改成北沙参。北沙参即补胃阴,又清胃热,适合胃脘隐痛,大便干结的患者。”从这些药的变化,观众体会到医药技术在不断进步,人民群众的健康在不断地提高。

青工在参观博物馆.jpg

这次活动是昆中药“补脾新时代”志愿服务队承办的。在云南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的指导下,该队从10月21日起,组织本公司员工参观昆中药博物馆,体验非遗技艺,已经接待了340余名观众。他们每周五举办一次,向同事们传播中医药文化。

志愿队与观众合影.jpg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李松梅 通讯员 熊典骄

一审 王劲松

责任编辑 陶彦然

责任校对 赵维

主编 王劲松

终审 编委 刘超

专题更多>
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建书香社会,共享现代文明——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学习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