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屏人物|李金龙:书写石斛路上的别样风采
开屏新闻2023-02-07 20:55

40岁出头的李金龙,虽然年纪不大,但是经历了很多。

作为保山市龙陵县石斛协会的副会长,入行15年来,他从一个种植石斛的新人逐渐成长为一个行业发展的排头兵,不仅自己靠种植石斛发了家,还利用多年在当地发展石斛产业时积累的一技之长,带动当地乡亲一起种植致富,为龙陵县石斛产业的健康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在石斛产业道路上书写出自己的别样风采!

分割线

初入社会遇“难题”

见到李金龙时,他正和村民们一起在自家的石斛地上交流分享着2022年的石斛种植、管理和销售情况。大家畅所欲言,无话不谈,都在为今年如何继续发展好石斛产业“蓄力”。

李金龙(右)正和村民们一起在自家的石斛地上在交流分享着2022年的石斛种植、管理和销售情况(徐静拍摄).jpg

李金龙(右)正和村民们一起在自家的石斛地上在交流分享着2022年的石斛种植、管理和销售情况。徐静 摄

李金龙现任政协龙陵县十届委员、县石斛协会副会长。他在发展石斛产业中亲力亲为,踏实敬业,不断总结经验,克服困难,认真创业,先后从事石斛种植、销售、加工以及石斛病虫害防治,在石斛产业的发展中有一技之长,在促进石斛产业的健康发展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981年2月,李金龙出生于龙陵县平达乡小田坝社区,1996年7月从平达中学毕业并考入保山农校园艺专业学习。2000年7月中专毕业的他恰逢国家不再包分配工作,只好回到大山深处的家乡栽种辣椒、番茄,当年菜种得很好,但交通和销路却成了最大的难题,一年下来也没苦到什么钱。

在龙陵石斛协会象达分会群上,大家经常沟通交流(徐静拍摄).jpg

在龙陵石斛协会象达分会群里,大家经常沟通交流。徐静 摄

“这样下去不行,种出来的菜要靠人背马驮才能送到乡镇集市,只能零零散散销售,大部分销不出去,我必须另谋出路!”19岁的李金龙决定离开家乡闯一闯。

恰逢主营花卉种植的龙陵恒裕公司招工,学园艺的李金龙凭借自己的专业学识于2001年8月顺利进入公司工作,这一干就是平平稳稳的8年。2008年8月,李金龙的两个朋友准备在象达种植石斛,邀他一同入股发展。

“人生会遇到很多选择,那时的我想:我年轻,可以搏一搏!”李金龙回忆,“所以,我拿着平日里节省下来的5000元,毅然来到象达镇赧洒村,和两个朋友一起开始发展石斛产业。”

分割线

选对“斛路”发展旺

说干就干!李金龙和两个朋友开始找地块。2008年,他们和村民租了4.5亩田开始种植紫皮石斛,次年就开始投产并且有了一定的收入。栽种石斛的首笔收入,给李金龙和朋友打入了一剂“强心针”!2009年,他们又继续租了4.5亩田,用获得的首笔收入购买种苗来扩大紫皮石斛的种植面积。

李金龙和朋友长年“泡”在石斛地里,精心地管理着每一株石斛。

长势正好的石斛(徐静拍摄).jpg

长势正好的石斛。徐静 摄

但是天灾是给他们带来了严峻考验。“2009年的那场霜冻来得太厉害了,我们的老地块损失了10%,新栽的地块损失了90%,看着那些被霜冻死的石斛,心里真的非常难过。”李金龙说,“我们都是年轻人,不怕输!于是又买苗补苗,坚定地发展下来!”

在这个过程中,李金龙和朋友不断总结、发现,逐步获得了许多石斛种植、管理的经验。对于如何防霜冻、如何选择种苗、如何选用有机肥、如何防治病虫害等等,都已经做到了然于胸,他们精心栽种的石斛鲜条亩产量也从最初的800市斤/亩,发展到了1500-2000市斤/亩。

李金龙(左)和斛农一起在网上查阅石斛知识(徐静拍摄).jpg

李金龙(左)和斛农一起在网上查阅石斛知识。徐静 摄

“石斛鲜条的单价从最初的85元/市斤,到巅峰时期的120元/市斤,再到10多元/市斤,我们在石斛路上好像坐了‘过山车’一样。”李金龙说,“但是这是市场大行情,如今石斛价格渐渐趋向平稳,反正比栽种传统农作物要好得多!”

分割线

带动村民发“斛财”

看着李金龙和朋友栽种的石斛收益不错,村民们也跃跃欲试。在平常的聊天交流中,李金龙无私地和村民们分享收入情况,并鼓励大家也发展石斛。

在发展石斛的同时,2010年李金龙开始涉足农资、种植技术等方面的服务(徐静拍摄).jpg

在发展石斛的同时,2010年李金龙开始涉足农资、种植技术等方面的服务。徐静 摄

“看着李金龙他们栽种石斛的收入不错,我也就在2009年东拼西凑10多万元,尝试着栽种了1.5亩,刚开始由于基质配比不够合理,苗死亡率偏高,我忧心忡忡,担心所有的钱都‘打水漂’。”回忆一路走来,斛农杨连达告诉记者,“李金龙知道后,就经常来到地头教我如何种植、管理,慢慢的我在石斛路上就走得顺溜起来,而且发展到了15亩。如今石斛年收入可达20多万元,整个家庭生活也发生了变化,我们建起了新房子,日子越来越好过。”

李金龙(左)和斛农一起交流石斛种植(徐静拍摄).jpg

李金龙(左)和斛农一起交流石斛种植经验。徐静 摄

杨连达只是当地斛农的一个缩影。李金龙与大家打成一片,共同发“石斛财”是他的愿望。大家一户看一户,最终带动赧洒村200多户人家将石斛发展起来,种植规模达到1000多亩。目前,全村90%以上的人家都栽种着石斛,少则2-3亩,多的已达40-50亩。石斛为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立下了“汗马功劳”,人们戏谑地说房子是“石斛房”、车子是“石斛车”、读书人都是栽种石斛供出来的“石斛读书人”。

分割线

农资做得有“声色”

在石斛栽种过程中,如何选用有机肥栽种出更好的石斛,也是这几年来李金龙关注、研究的一个方向。

在发展石斛的同时,2010年李金龙开始涉足农资、种植技术等方面的服务。最开始农资年销售额达80多万元,近几年来已达到1000多万元的销售额,服务范围由象达镇的15个村发展到了全县各乡镇,服务1000多户斛农的5000多亩石斛。

象达斛农祥正在搬运石斛(徐静拍摄).jpg

斛农正在搬运石斛。徐静 摄

象达镇甘寨社区的斛农刘东香一家栽种着50多亩石斛,这11年来全家人因石斛和李金龙结成了“斛友”。“李金龙虽然年纪不大,但乐于助人,做事也有想法,石斛上问着他什么,只要他知道的都会告诉我们。”刘东香这样评价李金龙。

如今,李金龙和合伙朋友已经将9亩地块全部由“紫皮石斛”转为“珍虫石斛”,他要先行先试一步,争取掌握其他石斛的种植技术。目前,地头上的珍虫石斛长势不错,由于市场波动,2021年收入58万元,2022年18万元,但李金龙和朋友不会轻易放弃,会坚定地走下去。

作为石斛种植领头人,李金龙自担任龙陵县石斛协会副会长、象达区域负责人以来,认真履行职责,团结会员,积极帮助协会会员解决了石斛种植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和防治病虫害的用药问题,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一技之长。

胶质饱满,颜色又好,粗细均匀的石斛鲜条徐静拍摄).jpg

胶质饱满,颜色又好,粗细均匀的石斛鲜条。徐静 摄

经过15年的奋斗,如今,李金龙已成为当地石斛行业发展的排头兵,并当选为政协龙陵县十届委员、县石斛协会副会长。

在落实省委、市委和县委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决策部署,着力抓住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龙陵加快石斛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全力打造“中国石斛之乡”,推进“石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李金龙表示将按照全县“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思路,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质量优先、绿色发展、创新驱动”的发展原则,认真履行副会长职责,指导协会会员,抓实石斛产业发展,全力助推龙陵石斛产业发展,助力群众增收,努力为龙陵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崔敏 通讯员 徐静 摄影报道

一审 孙琴霞

责任编辑 罗秋旭

责任校对 刘自学

主编 严云

终审 编委 李荣

专题更多>
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新闻原创产品开屏学习来云南,打卡不一样的“海”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