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话筒”事件该有怎样的反思?
开屏新闻2023-02-20 19:46

2月19日下午,“合肥发布”微信公众号发布了情况通报:2月18日下午,省属某高校教师陈某某,在庐江县某中学作感恩和励志演讲时,因内容不当,引发师生不满,被当场制止。事发后,合肥市高度重视,立即责成庐江县成立调查组,对庐江某中学把关不严,予以调查问责。据悉,省教育主管部门已责成陈某某所在高校党委成立调查组对陈某某进行调查。后续情况,将及时发布。

据悉,当时进行的演讲活动中,由于PPT无法正常打开,陈宏友就先随性地讲了一些内容。这些内容究竟有多随性,网络上有多个版本,其中一种说法是,“其输出的价值观大多和功利性相关,其中不乏一些低俗的内容”,包括“同学们读书就是为了钱”等。这些内容引起了一位在座同学的反驳,该同学上台抢过陈宏友的话筒,直斥陈宏友“眼里只有钱”,并称“我们学习是为了中华之崛起”,引发全场听众的热烈反响,讲座由此不欢而散。

可能陈宏友和这名同学都没有想到的是,“抢话筒”事件瞬间在网络上掀起了一场舆论海啸。坐在台上的名师,与坐在台下的学生,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这种关系本质上是不对等的。学生上台抢过名师话筒的行为,则打破了这种不对等,可视为对权威的一种直接挑战。而发自学生口中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与名师所说的“为钱而读书”,则进一步放大了冲突。最后呈现的戏剧性效果就是,本该教育学生的名师,反被学生教育了。

被抢话筒事件冲上热搜后,陈宏友已经被停课接受调查。随之而来的,恐怕就是他的业界名声甚至是职业前景将受到极大的影响,代价不可谓不大。但他的遭遇显然不冤。从具体的场景来看,陈宏友这段随性发言,并不是演讲的正式内容,很可能只是演讲前的场面话,目的是想活跃气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他甚至可能以为这些大白话更受学生的欢迎。但正如一句网络流行语所说,“可以接地气,不能接地府”,“为什么而读书”未必不可以做多元化、多角度的解读,但直接降到“为金钱而读书”的层次,则是对教育功能过于低俗和庸俗的理解。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有一些价值底线是不能随意突破的,其被学生抢话筒、赶下台,乃至于遭到全网的批评而声名狼藉,也就不奇怪了。

问题在于,陈宏友的这段随性发言真的随性吗?其实未必。资料显示,陈宏友在当地教育界颇有名气,曾获得安徽省高等院校首届“省级教坛新秀”、合肥师范学院首届“最受学生欢迎的十佳教师”等荣誉,应邀到全国各地给中小学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作报告达1000多场。可以说,无论是演讲,还是对现场的把控,都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应急能力。所以我不认为这次发言是“随性”的,而极可能是他的某种演讲“话术”,只不过这次遇到了一个正面硬刚的学生,意外地翻车了。

真正需要警惕的,是一些教育工作者的网红化趋势。现实生活中,像陈宏友这样的“名师”其实并不少见,他们往往以出位的言论、鲜明的个性特征活跃于公共领域,以不像传统老师的形象而广受欢迎,尤其是在这个短视频时代,他们的反传统形象更易于获得掌声。我们没有理由反对教师群体的个性化展示,但物极必反,当一名教育工作者不立足于教育本身,而是在网红的道路上狂奔的时候,难免会剑走偏锋甚至走火入魔。陈宏友肯定会后悔于他的“为钱而读书”的表达,但我们也要反思,荣誉等身、有过1000多场演讲的名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达?

开屏新闻首席评论员  吴龙贵

一审  邓建华

责任编辑  周明佳

责任校对  胡巍

主编  邓建华

终审  曹  婕

专题更多>
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建书香社会,共享现代文明——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学习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