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拍“家暴”吸粉,是时候考虑平台责任了
开屏新闻2023-02-25 21:06

近日,自媒体账号“阜阳敏姐”发布一段视频,视频显示其在家中被一男子“殴打”。随后,该女子在网络平台直播,称自己被前夫家暴,已经报警。

此事引发关注后,很快就发生了反转。2月24日,阜阳市颍州区委网信办发布《关于网民在抖音平台发布虚假信息的情况通报》称,经查,该自媒体号注册人谭某(女),为博取同情、吸引流量,与其前夫共同摆拍视频,并在直播时谎称报警。谭某对自己摆拍发布虚假视频以吸引增粉的行为,供认不讳,已自行将摆拍视频删除。有的媒体抖音号未经信源求证就直接转发转载,误导了公众。目前,谭某因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被依法拘留十日,相关账号也被封禁。

这段“家暴”视频曾在网络广为传播,相信很多人都看过。现在证实,虚惊一场。对于这样的结果,网友莫名惊诧,不知是该高兴好还是该愤怒。高兴的是,“家暴”并没有发生,没有人受到伤害。视频中,男子连打带踢,下手极为凶狠,让很多网友不禁为女子深深担忧。愤怒的是,网友的同情心被利用了,成了一些人引流和赚钱的工具,这种被欺骗的感觉,对于社会公信力的伤害是非常大的。

家暴必须零容忍。但由于家暴成因的复杂性,大量的家暴受害者还是通过网络来进行求助,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以说网络已经成为许多家暴受害者及时摆脱困境的、也是成本相对最低的一种救助渠道。但这种救助模式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社会互信,网友相信家暴受害者上传的视频是真实的,家暴受害者相信广大网友能够伸出援助之手。这种互信关系一旦被破坏,像这个自媒体一样,以“家暴”为卖点吸粉骗流量,就如同水源被污染,会严重影响网络救助的效率,进而伤及公众的社会责任感。人们会用怀疑的目光打量每一起家暴事件,无数家暴受害者的呼救,都会被打上“表演”的标签。

家暴的个案只伤害个体,而摆拍“家暴”伤害的却是一个群体,性质极为恶劣。我们必须承认,正义的实现是有条件的,大众的同情心和关注力往往也很短暂,每天发生那么多事,很快就会被下一个热点所吸引。前段时间,某个网红也自导自演了一场家暴事件,很快被揭穿是一场闹剧。当类似事件一而再、再而三发生的时候,人们对网络上的家暴事件的关注力也在下降。

摆拍“家暴”视频的账号被封禁,自媒体博主被行拘,这让人拍手称快。只是,仅仅是对个体的惩戒,真的能打击和阻止类似的“摆拍视频”泛滥吗?不得不说,现在自媒体造假的成本实在太低,封了一个账号,他能迅速再开一个。只有利益的诱惑足够大,很多人是不惮于做出没有底线的事情。我们随手打开各大社交媒体平台,肉眼可见地发现大量摆拍和造假视频,甚至越假流量越高。

从根本解决和治理摆拍视频泛滥,是时候考虑平台责任了。至少目前来说,平台对于摆拍、造假视频是没有任何法律责任的,无非就是封号、下架。而平台的算法机制是没有价值观的,在缺乏责任约束的情况下,只能简单粗暴地实行“流量至上”的原则,这正是假视频泛滥的直接原因。

平台是载体,与入驻的自媒体有利益相关性,为什么不承担摆拍、造假的连带责任?或者我们换个说法,拍一个造假视频,如果不经过平台的放大,其产生的影响力微乎其微,是平台客观上助力了造假视频的生产和传播,平台岂能置身事外?

当然,由于用户数量庞大,平台很难做到确保每一个视频的真实性。所以平台应该对造假视频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责任如何界定,需要一个过程。但在经过了初期的野蛮发展之后,平台有能力也应该去解决这个问题。

 开屏新闻首席评论员  吴龙贵

一审  邓建华

责任编辑  胡巍

责任校对  周明佳

主编  邓建华

终审 曹婕

专题更多>
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2024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开屏新闻原创产品开屏学习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