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时评】莫为传统村落强行“穿古装”
开屏新闻2023-04-10 09:25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等6部门公布1336个村落被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至此,全国已有8155个传统村落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我国也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保护最完整、活态传承的农耕文明遗产保护群。

这8000多个村落中,有的保留了不少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有的传承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是哪种类型,都承载着农耕文明时代的文化印记。在现代文明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该如何保护这些传统村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通知指出,要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切实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以往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中,各地编制实施保护利用规划或方案,取得了可感知、可量化、可评价的效果。但是,也有个别地方存在一定误区,对传统村落过度“复古化”,强行“穿古装”。

有的地方只保护不利用。对传统村落划个范围圈起来,动员鼓励原住户搬离,只剩下一座毫无生机的空村,美其名曰留住“原汁原味的乡愁”。不少传统村落之所以历经数百年仍较为完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地处偏远,外界对其干扰较少,但是信息闭塞也造成发展落后。现如今,如果还将封闭落后当作“乡愁”,那可真让人发愁。无人之村,何以为村?恐怕是违背了传统村落保护的初衷。

有的地方以保护之名行了破坏之实。在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中,有不少观点认为传统村落就该古色古香,打着“修旧如旧”的幌子搞大拆大建,以今人的眼光强行“为古人穿古装”。为了增加所谓的“古味”,反而破坏了传统民居的本来风貌。

还有的地方保护不足,开发过度。保护传统村落,是为了让现代人感知农耕文明,更好地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的火热,一些传统村落备受游客青睐,成为网红景点。但从保护与利用协同推进的角度看,如果保护措施得力,则是授人以渔,助力地方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反之,如果只顾旅游开发,则是竭泽而渔,游客长期超出传统村落承载量,最终受损失的还是村落自身。

传统村落的保护之道,“藏于深闺”固然不可取,对其“强施粉黛”也非正途。利用之道,不能只看到文旅开发带来的经济价值,更重要的是弘扬传承千百年的文化和乡愁。


来源 经济日报(作者:陈发明)

责任编辑 袁熙

责任校对 易科彦

主编 何晓宇

终审 编委 刘超

专题更多>
党纪学习教育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学习共建书香社会,共享现代文明——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