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迹青年|下乡&回乡,他们在鹤庆“归乡”
开屏新闻2023-04-30 09:31

云迹青年|追光!盲人按摩店的吉他男孩

在鹤庆老街中,一间经过精心打造的商铺,透露出的文化底蕴和带着泥土味的新潮与老街完美地融为一体。

摩托车与非遗,茶、咖啡与酒,威士忌与老陈醋……“有间”似乎拥有一切不可思议的混搭,店里无处不散发着闲适与深深的文化气息,甚至冲击着人们对鹤庆传统的刻板印象。

或许,也因为“有间”,让一群外地青年在鹤庆扎根,也吸引着一群本地青年回来,在这里找到归属感,在这里摸索建设“新乡土”。

分割线

01

爱好、工作和“诗与远方”

图片

2016年,十七辞去了在西安做传统文化传播的工作,用她的话说:“体验几年上班的生活就够了,我本来也不喜欢上班。”她策划了一场旅行,先以游客的身份好好逛逛因为工作忙碌而一直没怎么看过的西安,然后去了昆明,又到大理、丽江,最后来到鹤庆。

“那个时候年轻嘛,一肚子都是情怀,都是诗和远方。还有那时候怀有理想的人,就是会对这种地方有种莫名的向往。”一来到鹤庆,十七就喜欢上了这里。

她从小喜欢手工类的东西,喜欢饰品,后来长大一些,在对戒指、项链之类物品有概念的时候,就想读珠宝设计专业。但梦想和现实总是会有参差,高昂的学费和必需的美术门槛拦住了她,只好扭头转学旅游管理专业。

好在鹤庆是包容的。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鹤庆银器锻制技艺的发源地,鹤庆几百年来一直传承着高超的手工技艺,随着这几年旅游业的发展,它给许多年轻人提供了实现“诗与远方”梦想的契机。

“刚来的时候学手艺属于蹭着学,很多年轻人初来鹤庆都人生地不熟,都是先交朋友,再学手艺,借着鹤庆的来者不拒,才能走上银饰的道路。”十七也是这样,身边的小伙伴没事就和她讲讲工具怎么用,讲讲怎么构图。今天跟这个学一学,明天跟那个学一学,别人做的时候就站在旁边看别人怎么做。就这样“师从百家”,十七慢慢掌握了做首饰的手艺。

图片

2020年,她决定在鹤庆落脚。于是在新华村租了个小院子,开始在这里定居,开了一家自己的工作室,叫“十七间”。与鹤庆别的作坊主要经营银壶、手镯等具有民族风格的银器不同,十七间主打私人定制,风格更加的多样化。

很多时候客人只有一个想法,十七就能够根据这个想法自己进行具象化的创作,然后再反馈给客人看是否满意。凭借着对客人定制需求的高超还原能力,十七的工作室在作坊林立的鹤庆也慢慢站稳了脚跟。

也有很多身在远方的朋友说过向往十七现在的生活,在云南山清水秀的洱海边,有勇气逃离大城市的压力,追寻自己梦想的生活。十七自己觉得,她只是在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况且这样的生活同样有着别人没有的难处。

十七说:“如果你要是羡慕的话,我只想问你能放弃多少?”疫情期间她也羡慕有固定工资的上班族。现在睁眼就得想生意从哪来?单从哪接?生活费赚够没?十七觉得她只是选择了想要的生活,然后对生活负责,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任。

图片

与“有间”的相遇是在2021年,这个时候的十七差不多已经融入了当地的圈子,在一次喝酒的时候听说有朋友弄了这么一个空间,没时间经营,她觉得自己可以试试,可以交更多的朋友,也可以和朋友有自己的一方小天地。

“开这个店是为了取悦自己,就是想有一帮小伙伴在这能一起喝喝酒,玩一玩,有个自己的小空间。”“有间”其实最开始并没有打算对外营业,只是作为一个私人聚会场所。但后来知道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希望能把这么一个店经营起来,对外开放,让大家能有一个环境喝喝咖啡,喝喝酒,喝喝茶,于是“有间”就正式开起来了。“那是2021年的6月25日,是我加入“有间”的第一天。”

“有间”不仅是一家纯威士忌酒吧,一间茶馆,也是鹤庆的第一家咖啡馆,“有间”的历史几乎就是鹤庆的咖啡传播史。刚开始多数客人到店里的时候都是随便点一杯咖啡,喝完他们就“龇牙咧嘴”的,喝不惯。

当地人从小就开始喝茶,对咖啡的接触确实不多。于是十七就给他们介绍咖啡豆,介绍哪里的咖啡好喝,为什么这么苦还卖这么贵,而且还这么多人去买。慢慢地大家就明白,原来咖啡的苦也有层次,回味也可以有很多种,还可以加奶加糖,“就好像喝一杯藿香正气水那样上头”,慢慢地就习惯了喝咖啡,觉得喝咖啡也是件很酷的事情。

图片

虽说十七是“有间”的“首席咖啡师”,但她之前对咖啡的概念只停留在星巴克,自己并不会做咖啡。“一大杯美式灌一下午,爽!”但是鹤庆没有星巴克,她也不能天天跑丽江买咖啡,于是就自己研究起手冲来。学习怎么尝咖啡豆,怎么选优良的咖啡豆,学习磨粉的粗细和粉水比,靠着身边学过咖啡朋友的知识救济,培养出来一个业余“首席咖啡师”,撑起了“有间”的咖啡部分。在十七的努力下,咖啡也和外来的十七一样,通过“有间”这扇门,更好地融入了鹤庆生活。

十七刚来鹤庆的前几年,除了买菜很少出门,县城里有什么吃的、玩的都不知道,只知道超市和菜场,朋友也极少。“有间”营业一年后,她的本地朋友越来越多,才发现本地的年轻人都挺有意思,挺有品味,也挺会生活。

她在“有间”认识了每天固定点一杯美式的“美式哥”,觉得十七像个知心大姐、什么秘密都和她讲的高中生,当作自己亲妹妹看待的阿琴,还有很多其他的朋友。店里忙的时候大家都会帮忙点单招呼客人,刷杯子打扫卫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能相互帮助,甚至出门旅游的时候都会带一些好吃的回来一起分享。

图片

“在城市里你就很怕欠别人人情,因为你还不起,不知道怎么还,很怕麻烦别人,什么事儿都是放着自己干。但在鹤庆,哪怕是一面之缘,或者只见过两三面,话都没怎么说过的人,你有需要帮忙的时候大家都毫不吝啬地去帮你。在这儿你会有一种恨不得到处欠人情,或者到处让别人来麻烦自己的感觉。”十七深有感触地说。

有一次到这游玩的客人发现忘带桌游,正讨论怎么回去取时,才知道原来门口停着的黑色力帆V16s摩托车是十七的,得知客人希望她帮忙骑车回去取桌游后,十七爽快地答应下来,跨上摩托,在夜色里一骑绝尘。

鹤庆令十七留恋的,不只是通过学习银器制作手艺来实现从小的理想,更是“有间”所呈现出来的鹤庆人的质朴好客与热情,是大城市所没有的人与人之间深深的羁绊。

十七的院子租了六年,意味着她还有五年的时光将在这里度过,但是,她对未来好像没什么想法,“把每一天过好,慢慢就过到未来了。”

分割线

02

理想、家乡和新乡土

图片

十七和阿杰的相遇造就了“有间”,内生与外力的碰撞可能也成就了现在和未来的鹤庆。

阿杰是鹤庆本地人,大学在昆明念的网络工程专业,毕业后原本想自己创业,但奈何没有资金,家里也并不支持,就只能先回鹤庆工作,等到稳定了再做创业。于是他就回到鹤庆的一家旅游公司做企划,做了六年。

但创业的念头一直没有打消过,即使已经做到了公司中层管理人员,阿杰总是想着“趁年轻,还是去自己闯一闯,大不了就从头再来。”于是开始自己的创业征程。

阿杰最早也赶上电商的潮流,经营了一个淘宝店,卖一些村里的银器产品。虽然他有自己的理念与设计,但没有实体的店铺,有些顾客来云南旅游,说要去店里看看,他就只能带客人到一些代工厂参观,好像个皮包公司一样,这让他如鲠在喉。2014年,阿杰租下了新华村的一个院子,改造成了现在的““至为小院””,这是他自己改造的第一个空间。

“至为小院”原本是白族的传统民居,阿杰想着既要保护、又要发展,就按照自己的审美和设计对它进行了改造。他将正面三间房的两间打通拆掉外墙,作为客厅,把原本的侧房改为了开放式的厨房,放上洋酒柜、咖啡机等现代化的用具,院子里摆上桌椅,精心的打造成一个小花园,颇有几分前两年大热的综艺《向往的生活》的感觉。客户可以来喝喝茶、聊聊天,有了更周到更有格调的服务。

图片

“至为小院”也经营着传统银器、土特产之类,同时还会和木雕、陶瓷、竹编等结合,做传统手工艺技术的创新产品。经此尝试,阿杰对改造空间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随后又改造了“有间”。

“有间”原本是民国时期的老商铺,是阿杰朋友家的房子,看过他“至为小院”的改造后,朋友说能不能把老店也改造一下。本来这个朋友想着可以把一些陶瓷、紫砂、工艺品什么的拿去卖,做一个非遗的展示空间。后来,在其他人的建议下决定做成一间古朴的咖啡屋,给朋友们聚会提供一个文化空间。

开业的时候也没有搞什么仪式,只有朋友们来庆祝,但在大家口耳相传下,“有间”的名气就这么在县城宣传开了。后来,“有间”也作为酒馆开始对外营业。

在这之后十七也加入了“有间”,还购置了咖啡机。“原以为就只会来几个人,咖啡机买得也不大。谁知道来那么多人,很多设备都不够用,就只能又换,咖啡机都换了三台。”就这样,“有间”从一家即将淘汰的老旧商铺,变成集非遗、咖啡、威士忌为一体的现代休闲文化空间。

经过阿杰一番精心的布置的“有间”和街上其他外表看起来摇摇晃晃、内里陈旧的让人仿佛直接穿越回20世纪的木制小楼不同。店门口比街道稍矮一些,进店需要下两级台阶,门上挂着一块白色的粗布,上写着““有间””二字。店里的装修陈设处处透露着一种清静与悠闲,墙面是老土墙,墙上挂着一些字画,墙边随意摆着几个柜子,里面放着各式的银杯、陶瓷杯、玻璃杯、紫砂、存酒还有一些摆设。

图片

一楼只有两张桌子,有几把坐着和躺着无异的小椅子和一张小沙发。柜台正对着门口,里面摆了一台咖啡机,和很多很多的酒。一段木楼梯可以通向二楼,二楼铺着榻榻米,摆有一张大桌子。店里的酒水单也看起来有些年头了,纸张用的是鹤庆非遗技艺造出来的白棉纸,看起来粗糙却充满了质感,像是一本传世的武功秘籍,里面随意地写着酒、咖啡与茶,个中奥妙只能靠自己去参透。作为营业场所来说,店内的桌椅确实少了些,但也正因如此,显得更加自在。

“有间”是一个没有明确定义的地方,它可以是一个商店,也可以是一个咖啡馆,也可以是一个酒吧,也是鹤庆再次焕发活力与生机的一个缩影。

“大家的思想开放了。”这是阿杰创业以来对鹤庆和新华村最深的感触。“之前很多带有当地民族特色银器都被归为旅游商品,都是到了旅游的地方才可以买。但是现在的产品变了,制作工艺、器型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大家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做出来的银器更加创新。”

图片

原本新华村就像一个景区,以旅游团队为主,大巴车来把游客放下,买完东西就走。现在信息发达了,能够更多看到外面的世界,也有人从外面来真正了解银器制作的手工艺,鹤庆和新华村也逐渐发展起来了。“有间”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客人,不断地展示着本地的文化与生活。

不少青年在学校读完书,想来新华村找个院子做东西,学点手艺回去开个店,这是外来人口越来越多的原因之一。但很多人空有想法却无法实施,毕竟设想和落实是两条完全不同的。阿杰说“真正的实操是需要用心去研究的,各种材料的特点、手工能达到什么程度、需不需要使用模具,都需要研究。但现在,人们一般都很难去做到这些,坚持不了多久,一年半年后还是回去考个编制内的工作了。”

除了“至为小院”和“有间”,阿杰正在规划建立一个新空间,叫“一处”。在阿杰的规划中,新空间会有体验加工的项目,会策划一些小型的展览,会有私房菜餐厅,还会有民宿。新空间会更加贴合当下的自驾游和自由行的风潮,阿杰希望通过这样的努力渐渐地将新华村从旅游中转地与旅游品消费地,变为旅游目的地。

图片

新华村旅游的发展与振兴给了阿杰回乡创业的契机,阿杰也以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地建设着自己的家乡,为新华村的振兴做着贡献。“我们只是起到一个带头作用,引领了新华村一种新的发展方式吧。现在交通很方便,配套设施也跟上了,以后就看各家能不能把自己最好的实力展现出来。”阿杰相信,新华村会越走越好。

“有间”就像是鹤庆的缩影,原本只是一个不为人知的小地方,却因为看似机缘巧合的一次相遇,村里村外的朋友因为酒聚在了“有间”,五湖四海的朋友因为银来到了鹤庆。“有间”见证着外来的咖啡、陶瓷等各种文化潜移默化地改变着鹤庆人的生活习惯,也见证着越来越多的外地人在鹤庆扎根,融入当地,见证着鹤庆焕发出新的活力。


云迹青年融媒工作室 出品

作者 钱隆(系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民俗学2021级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罗秋旭

责任校对 朱丽

主编 武熙智

终审 编委 曹婕

专题更多>
党纪学习教育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学习共建书香社会,共享现代文明——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