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屏人物|他,让燕麦成为会泽“鹤之村”的另一张名片
开屏新闻2023-05-28 18:31

【版权声明】本作品的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归【开屏新闻】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谭政伟在查看燕麦成熟情况。尹永权 摄.JPG

谭政伟在查看燕麦成熟情况 尹永权 摄

近日,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拟表彰名单公布,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大桥乡杨梅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梅山村扶贫开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谭政伟榜上有名。

他,爱着家乡的红土地,爱得深沉……多年来,在谭政伟的不懈努力下,燕麦成为了会泽“鹤之村”的另一张名片。

分割线

守护念湖25载

微信图片_20230417143245.jpg

退伍老兵、团委书记、材料员、村干部……这些都是谭政伟的人生经历,他有自己的诗和远方,但到现在都还没有“走出”会泽县大桥乡。自1998年开始,大桥乡凉水村、王家山村、八家村、大桥村、杨梅山村都遍布他的足迹,25年如一日,这是初心、更是责任。

微信图片_20230417143238.png

杨梅山村位于会泽县大桥乡西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10公里,距县城47公里,交通便捷,经过多年发展,现已成为省内外知名的休闲旅游打卡地。这里的“千鹤齐飞”“红土耕耘”“万亩薯花”“麦浪滚滚”“梦幻雾凇”等绝美景观被游客连连称赞,擀毡等民间工艺和民族风情独具特色,先后被命名为“云南省摄影家协会创作基地”“中国民俗摄影协会民俗文化采访基地”“亚细亚水彩画家联盟写生基地”“最美乡村半程马拉松赛道”。2022年,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公布了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云南省8个村上榜,其中,大桥乡杨梅山村是曲靖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地方。

如今的杨梅山村人居环境好了,利用独特的地理优势搞起了田园观光、民居体验、摄影观鹤和休闲康养全域旅游,短短几年时间,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鹤之村。据统计,杨梅山村年接待国内外观鹤游客、摄影家和科考工作者3000余人次,乡村旅游综合收入超过800万元。

谭政伟与村干部走访群众。尹永权 摄.JPG

谭政伟与村干部一起走访群众 尹永权 摄

看着如今的山乡巨变,谭政伟感慨不已。昔日的杨梅山村曾是贫困程度深,工作无法开展的“问题村”。作为一名退伍不褪色的老兵和共产党员,2018年1月,谭政伟主动申请调到杨梅山村工作,当上了“救火队长”。

谭政伟在指导人居环境提升工作。尹永权 摄.JPG

谭政伟在指导人居环境提升工作 尹永权 摄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谭政伟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灭火”。当时杨梅山村没有办公场所,连喝水都要去群众家里要,谭政伟当时就打趣道:“我就是要借群众这片海水灭掉这把歪风邪气之火。”在他的努力下,村里补齐配强了空缺的2名党支部书记,4名村民小组长,解决了无人理事问题。此后,谭政伟带领村干部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倾听群众的呼声和意见。渐渐地,村民恢复了对村“两委”班子的信任。

漂亮的搬迁安置小区 尹永权 摄

在他的带领下,杨梅山村先后争取到项目资金1600余万元,完善垃圾储运设施设备,硬化村庄道路,开展“两污”治理,拆除残垣断壁,整治村内集市,推进厕所革命,建设“四美”家园,提升人居环境,实现了杨梅山村从软弱涣散、治安混乱到安定团结、和谐稳定的转变。

分割线

推广种植燕麦8500亩

燕麦基地一角。尹永权 摄 (3).JPG

燕麦基地一角 尹永权 摄

“我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燕麦、荞麦、玉米、洋芋都会种,一直以来,我都在想我能为家乡发展做点什么?”谭政伟是土生土长的大桥乡大桥村人,从小就热爱着家乡的这片红土地,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带领家乡父老增收致富。

谭政伟与中国工程院的研究生采集土壤样本。尹永权 摄.JPG

 谭政伟与中国科学院的研究生一起采集土壤样本 尹永权 摄

在杨梅山村,马铃薯是当地群众增收的支柱产业。近年来,由于气候干旱、品种退化等原因,马铃薯产量受到很大影响,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助农增收成了杨梅山村“两委”班子最棘手的问题。带着这个问题,谭政伟紧抓中国工程院、中国农科院挂钩帮扶会泽的机遇,邀请院士专家为杨梅山村的燕麦产业“把脉问诊”,引进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经实收测产,平均亩产达270公斤,比传统种植老品种燕麦增产300%,亩产值达1800元,大大提高了土地产出率。

谭政伟与同事查看燕麦生长情况。尹永权 摄.JPG

谭政伟与同事一起查看燕麦生长情况 尹永权 摄

“杨梅山村以前种植的燕麦品种单一,抗逆性差,产量普遍较低,在市场上竞争力不强,卖不上好价钱。”谭政伟说,他深知,要想让村民种植的燕麦升值,必须提高燕麦单产,畅通市场销售渠道。

2019年,谭政伟动员村“两委”成员带头,联合建档立卡户成立村集体扶贫专业合作社,采取平台联建、资源联合、利益联结的方式,走“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的路子,流转土地近600亩,示范种植新品种燕麦获得了成功。

燕麦基地一角。尹永权 摄 (1).JPG

燕麦基地一角 尹永权 摄

2020年,杨梅山村示范推广“夏播马铃薯+秋播燕麦”的种植模式,实现一地双收,燕麦平均亩产达300公斤,马铃薯平均亩产3000公斤,一亩地收入超过5000元,村集体合作社创收13.95万元。

燕麦种植是个技术活。谭政伟先后组织农民参加科技培训20余次,培训3000余人次,发放技术培训资料1万余份。通过培训,有效提高了农民的耕种管理水平,为燕麦增产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1年,杨梅山村推广种植秋燕麦7600亩,产量228万公斤;2022年,全村推广种植秋燕麦面积达8500亩。

分割线

信心倍增,燕麦越种越香

谭政伟与同事交流工作。尹永权 摄.JPG

谭政伟与同事交流工作 尹永权 摄

为畅通燕麦销售渠道,谭政伟带头成立了燕麦产销协会,发展会员89户,其中团体会员11户、种植大户78户。加工燕麦面粉、燕麦炒面、烤燕麦酒……他曾多次前往国内市场考察学习,陆续打开燕麦产品的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并向会泽优农公司、富天农业等企业交售燕麦近700吨。

如今,会泽的燕麦产品已远销北上广等国内市场,还注册了“念湖圣”商标,累计年销量达300吨,实现年销售额240万元。

谭政伟查看燕麦成熟情况。尹永权 摄.JPG

谭政伟与同事一起查看燕麦生长情况 尹永权 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会泽燕麦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谭政伟在这片红土地上付出了,收获了。他先后被国家、省、市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百名好支书”“扶贫好村官”和曲靖市优秀党务工作者。

忆往昔、看今朝、展未来,谭政伟的种粮信心更足了。“明年合作社打算加大投入,扩大生产服务功能,让会泽燕麦越种越香。”他说。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蒋琼波 通讯员 尹永权 杨梅 摄影报道

一审 杨茜

责任编辑 何丹

责任校对 郭毅

主编 何晓宇

终审 编委 曹婕

专题更多>
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建书香社会,共享现代文明——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学习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