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家园 甜蜜屏边丨创新尝试“以工代赈”,新思路带来村美民富两不误
开屏新闻2023-07-02 17:09

(图标)山水家园 甜蜜屏边2_副本.jpg

“以前村里都是土路,下雨时变成泥,泥干了又有车辙,上路很容易摔倒。现在,我们通上水泥路了。”不久前外地务工回家的张师傅高兴地说。“当时受疫情影响,乡亲们无法外出打工,镇里就申请了以工代赈项目,让大家在家门口修修路、做做水利工程,不仅改善了乡村环境,还能带动劳动力就近就业,让刚脱贫的家庭获得收入不返贫。”玉屏镇卡口村党总支书记介绍。

FZ110023424230_A7591535.jpg

在卡口村委会,放眼望去,家家建起新楼房,硬化路连接了每家每户,小桥流水、青瓦黄墙,在立体墙绘的映衬下,呈现出一幅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乡村美丽的生动画卷。

“屏边县玉屏镇卡口村以工代赈项目受益群众815户3163人,其中脱贫人口521户2043人,返贫致贫监测对象39户115人,其他农村低收入人口38户128人,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向当地提供120个就业岗位,发放参与务工的群众劳务报酬259.65万元,人均增收21637.5元。项目建成后设置45个公益性岗位,主要为残疾、弱劳力等农村低收入特殊 人群提供就业岗位,预计就业人员每人每年直接获取劳务报酬0.96万元,满足就近就地务工需求,增加群众经济收入。”屏边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刘成勇介绍。

近年来,屏边县以村民为主体,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以工代赈资金和项目的注入,引导村民参与工程建设并获得报酬,为振兴乡村产业和村民致富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探索构建“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设置”综合赈济模式,加快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合理利用村庄特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形成特色资源保护与村庄发展的良性互促机制。

FZ110023424230_A7591536.jpg

路修通了,百姓的致富路也畅通了。以前交通不便,不管养鸡还是种田,东西都卖不出去。在这个充满瓜果香甜的六月,卡口满山的“屏边荔枝”长势喜人,迎来了一批批前来体验的观光游客。“能品尝自己亲手采摘的荔枝,孩子特别喜欢来。”带着孩子在卡口村荔枝采摘园体验的林女士说。

卡口村根据实际需求扩大“屏边荔枝”种植规模及提质增效,为农村地区产业筑牢发展根基,为农旅融合创新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有效促进当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项目区建成集“旅游、住宿、观光、采摘”于一体的农旅融合示范基地,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种养等产业,打造乡村生态产业链。

FZ110023424230_A7591537.JPG

“该项目在县乡各级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下,始终坚守赈济初心,反复优化群众务工组织方案,合理设置务工岗位,科学制定定人定岗定酬方案,优先吸纳脱贫人口、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因灾需救助人口、易地搬迁群众和受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影响无法外出务工劳动力等群体参与工程建设,确保以项目带动周边群众务工就业,并开展‘岗前培训’‘以工代训’等多种形式技能培训,让更多群众掌握务工技能,拓展就业渠道。”玉屏镇镇长朱雄腾介绍。

据了解,屏边县玉屏镇卡口村2022年以工代赈示范工程项目总投资1285万元,新建灌溉管网5公里,主引水管PE90管,水池建设10座,蓄水量50立方米;建荔枝采摘入园便道2.5公里,砖块路面宽1.2米;新开挖产业配套道路2条共11公里,预制块路面宽4米;村内场地综合整治5000平方米,人居环境整治52户。

随着工代赈项目的辐射面不断扩大,道路宽了,乡村美了,村民钱包鼓了,不仅筑牢了乡村振兴之基,而且描绘出一幅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


屏边县融媒体中心(白金阳 李智子

云报全媒体采访组 

责任编辑 刘自学

责任校对 罗秋旭

主编 严云

终审 编委 李荣

专题更多>
党纪学习教育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学习共建书香社会,共享现代文明——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