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滇风云|王有德: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先驱
开屏新闻2023-07-10 09:45

昆滇风云.jpg

“吾党多英杰,云南有三王(指王有德、王复生、王德三)”,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顾问的罗章龙所写的《忆云南诸英烈》一诗中,对云南籍王有德、王复生、王德三早期参与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活动,英勇牺牲的事迹,给予的充分肯定。“三王”中的王有德,1897年出生于云南开远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红果树村(1958年划属文山州砚山县),自幼聪颖, 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当时中国为数不多的早期共产党人之一。作为早期参与编译《共产党宣言》、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先驱,王有德觉醒于“亢慕义斋”,引燃革命星火,用生命谱写了一曲为信仰不屈奋斗的英雄赞歌。

昆滇风云|王有德: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先驱

资料图

分割线

勤工俭学求真理

王有德的家乡,位于滇南开远东山深处,家庭较为贫苦,为供其读书求学,家人只能变卖部分田地。1917年,20岁的王有德考取北京大学德文系,因无钱入学,于北大校门外徘徊良久,情急之下拦停了时任北大校长蔡元培之车并说明境况,蔡元培得知他是北大新生,因急于外出,便另约时间详谈。

几天后,蔡元培收到王有德一封倾诉求学志向与经济贫乏苦衷的“万言书”。王有德深得蔡元培赏识,便安排其在校勤工俭学换取学费、生活费,他才得以进入北大德文系求学。对德文学习零基础的王有德,挑灯夜战,刻苦学习,付出了巨大努力。

王有德刚进北大时,正值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之际,深受《新青年》以及李大钊、陈独秀等革命导师的影响,心中点燃了革命的火种。因爱好文学,还经常去听鲁迅讲课,与李大钊、鲁迅等结下了深厚的师徒情谊,在交流学习中,他不断革新着自己的思想认识,为走上共产主义革命道路奠定了基础。

分割线

觉醒于“亢慕义斋”

在北大求学期间,品学兼优的王有德被李大钊邀约到北大图书馆整理书籍,开始涉猎马克思、恩格斯等的著作,有幸得到李大钊革命导师引导,受到马克思主义熏陶,成为中国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之一。特别是参加五四运动后,其思想在这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中得到淬炼升华。

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王有德秘密参加了由北京数所院校青年学生15人组成的“秘密行动小组”。“五四”当天,参加集会游行的数千名同学到达赵家楼,数十名青年学生在秘密行动小组的带领下,冲进赵家楼,却没有发现卖国贼曹汝霖,便将卖国贼章宗祥痛打一顿,并将屋里的一些易燃物集中烧毁。通过参加北京五四反帝爱国运动中“痛打章宗祥,火烧赵家楼”的革命行动,王有德的革命思想得到了锻炼提高。6月11日,王有德又参加了李大钊、陈独秀组织的示威游行,上街散发《市民宣言》等革命传单,继续进行革命宣传活动。

1920年3月,在李大钊的倡导组织下,19名北大学生秘密组织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王有德便是19个发起人之一。研究会除了研究讨论马克思主义学说,另一主要活动是搜集和翻译马克思主义相关书籍。研究会设立英、德、法3个翻译组,王有德在德文组,兼任研究会干事负责联络工作。根据《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西文书登录簿》的记录,1919年至1920年,北京大学图书馆引进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俄国问题和俄国革命的图书67种。1920年12月11日,《北京大学日刊》刊登《图书部典书课通告》,提出将学校所藏23种关于俄国革命问题的参考书提供给学生阅读。

为扩大马克思主义宣传阵地,召集起更多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同行者,1921年11月17日,研究会在《北京大学日刊》上刊登了一则《发起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启事》,公开吸收会员。启事中道出当下马克思学说研究在内容解读和书籍搜集上面临的缺憾,因此致意校内外的同志们:“盼望你们热心的赞助,并欢迎你们加入共同研究。”与此同时,蔡元培拨出北大第二院西斋的两间宿舍,一间作为办公室,一间是图书室,研究会成员们将“共产主义”的英文“Communism”音译过来,给图书室取名“亢慕义斋”。

启事刊出后,报名十分踊跃,包括恽代英等校内外青年、学生、教授、工人近300人先后加入研究会。研究会组织直接翻译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一批马克思著作,一改之前由日文版转译的弊端,精准把握原著原文核心要义。中译本的出版引发了进步青年的争相阅读,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共产党组织的创立。毛泽东曾对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说:“我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三本书便是《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史》。“亢慕义斋”的熏陶更加坚定了王有德的道路选择,从而积极投身于革命主张的宣传以及革命运动的实践工作中。

分割线

长缨浩荡代代传

王有德在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同时,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实际相结合,响应李大钊等人提出的“到民间去”号召。1920年8月,每逢星期天,王有德他们便走出校门,自带干粮,步行到北京郊区的丰台和长辛店铁路道栅、门头沟煤矿等地,调查工人情况,为工人开办补习学校,向工人宣传革命思想,返校后再向研究会成员作“劳动运动研究”专题报告。

1921年4月24日,在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五次大会上,罗章龙、王有德、王复生、王永禄等7人被选为五一运动委员会委员,领导青年工人举行五一游行活动。王有德、王复生具体负责组织北大印刷厂、在京报馆和学校工人参加游行。5月1日这一天,长辛店1000多名工人举行隆重的纪念大会及游行活动,大会成立“长辛店工人俱乐部”,使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工会组织。王有德及其校友们密切与工人们的联系,通过调查宣传和引导革命思想,对推动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1921年8月,中共中央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后,王有德与王复生、王德三参加北方分部工作,同时担任《工人周刊》北京劳动通讯社的编委,撰写了许多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稿件。时任主编的罗章龙曾评价王有德:“他搞工运工作,很勇敢,是北方劳动组合书记部得力的工作者,起过很大作用。”《工人周刊》第一期试印1500份,后长期稳定在5000份左右,发行范围远至东南亚、远东赤塔、海参崴和法国等地华工人群,在工人中很有威望,成为党在创建和大革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的党刊之一。

1922年,经罗章龙介绍,王有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云南最早期的中共党员。之后,他投笔从戎到黄埔军校学习,直至1932年淞沪抗战爆发,王有德率部英勇作战,积劳成疾不幸病逝,时年35岁。王有德牺牲后,他生前戎装骑战马的照片寄回老家,背面写道:叔邻君前方身后。

“有德少投笔,终军请长缨。秋暴显身手,长沙抗敌军。气吞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罗章龙的诗生动刻画了王有德短暂、精彩、伟大的一生。


作者 孔令飞(作者单位:中共开远市委党史研究室)

责任编辑 罗秋旭

责任校对 何丹

主编 武熙智

终审 编委 陈洁

专题更多>
党纪学习教育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学习共建书香社会,共享现代文明——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