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报!持续“007工作制”,长虫山“长满了人”
开屏新闻2023-07-25 20:08

【版权声明】本作品的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归【开屏新闻】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栏题)

自6月17日长虫山开放以来,上山的游客一直络绎不绝。这座一封就封半年的“网红”山,每次开放都立即开始24小时全天候“营业”,半年完成其他山一年的工作量。开放以来,长虫山相关视频更是火爆网络,最火的一条长虫山夜景视频在抖音有近30万点赞。

登顶了,坐下慢慢欣赏.jpg

“长虫山上长满了人”,是最近在网络上很火的段子,短视频平台上时不时有博主发布自己在长虫山用无人机拍下的画面。不论早晨傍晚,还是凌晨时分,山顶的乱石崖上或者开阔的山路中,总有来来往往的游客。大家上山的目的各不相同,有人当作日常的身体锻炼,有人则把夜爬露营看日出当作难得的人生经历。在连续多日降雨后,上周五,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终于抓住了一个晴天的机会登上长虫山,看看这座山上“长了”多少人。

分割线

一直“长满了人”的长虫山

下午4点30分,阳光还像中午时一样热烈,没有一丝迎来傍晚的意思。记者刚到长虫山大棋盘处,有游客已经准备下山回家,也有游客正在小卖铺购买水和零食,为即将开始的“征途”作足准备。即使是周五的下午,山上的游客也并不算少,以家庭为单位上山或者几个学生组队的占大多数。

长虫山脚的公园,这才算正式开始爬山.jpg

已经退休的刘爷爷当天和老伴带着刚放假的孙女来爬长虫山,一家人边走边玩。刘爷爷家就在附近,长虫山开放以来今年还是第一次爬山,他说:“孩子放假了,带她来爬爬山,平日天天在学校读书,没有什么时间锻炼,孩子体力都有些跟不上了”。说话时,小孙女正坐在石头上喝着水,刘爷爷背着双肩包信步看看周围的风景。

长虫山整体并不算陡峭,每爬到一个平台都有远眺观景的景观台和摆摊卖饮料小吃的附近村民,很多游客也像刘爷爷一家一样边走边玩,拍照看风景,休息够了再走下一段路。

微信图片_2023072515430317.jpg

如果走长虫山的大路,可以直接骑摩托或者自行车上山,很多人也因此骑摩托车来跑山或者骑自行车登山“虐一虐”自己。游客小周刚花“重金”购置了新的自行车,借着新鲜劲,想来“盘一盘”长虫山这条骑行线。

小周介绍,长虫山骑行最后一段到山顶的路是最累的,这段路又长又陡,而且长途跋涉后体力也所剩无几了,一时觉得马上就到山顶了,一时又觉得遥遥无期。很多新手在最后一段的骑行速度甚至比走路上山的人还慢,也更累。小周自己也笑言,原计划以后有空就来跑一圈,但现在觉得人生有一次体验就够了,“而且第一次来,我不确定自己上山要用多长时间,出发比较早,没想到这么晒,早知道晚点出发,现在真是双重痛苦。”一个多小时后,小周在登上山顶并折返下山后向记者发来消息:“补充一句,登顶后的畅快和下山的一路飞驰是真的爽!”

走过这段路,就到山顶了.jpg

下午6点左右,记者也终于登上长虫山的山顶,第一眼并未看见让人畅快淋漓的“俯瞰全城风貌”,而是“好多人啊!”

长虫山顶的每一块石头上,几乎都站着一个拍照或者被别人拍照的人,准备下山的人数远比不上上山的人数。这个时间点离日落很接近,很多游客更愿意在山顶等一等,看了日落再下山。拍完了照,有游客找块空地和朋友打牌等着日落,有的则一会儿站在玩无人机的青年旁看看无人机遥控里的实时画面,一会儿又走到准备放风筝的父子那看看风筝飞起来了没有。

长虫山顶的游客.jpg

来云南旅游的小郑同学在亲戚的带领下登上了长虫山。小郑说自己来云南前就在网上看到长虫山的视频和一些漂亮的山顶风光照,放假来云南探亲,和亲戚说起,当天天晴亲戚便带小郑来爬长虫山。被问起爬到山顶用了多久时间,小郑表示自己此前并没有多少登山的经验,走了一半就走不动了,全程累得够呛。小郑笑说,“爬山最大的谎言就是‘快要到了’!”

半山腰城景.jpg

当天傍晚,天空有着厚厚的云层,能看到落日彩霞的概率很小,小郑犹豫着要不要等到日落再下山。

因为天气原因,当天上山的游客并没有看到夕阳的余晖将天空与群山染上橘红的动人景色。有的游客略带遗憾地开始下山,天色渐暗,下山的队伍开始扩大,但也仍然有人三五成群地向山顶上走,甚至一对对的情侣开始变多,有下山的游客好心向正上山的游客喊道:“太阳落山了,今天看不到落日了。”正走着上坡路的游客则晃晃手上的相机回道:“我们上去拍夜景!”

微信图片_202307251543037.jpg

在长虫山上开小卖铺的付大姐告诉记者,自从长虫山开放以来,山上24小时都有人,每到周末,她们都要开到凌晨两点,“不是因为没有上下山的人了,是我们熬不动了。”即使工作日,付大姐和家人也要开到晚上10点左右才收摊回家。

分割线

长虫山的夜晚,热闹到天亮

从年初夜爬泰山的“特种兵”大学生,到“昆明的大学生都在西山上看日出”,夜晚或凌晨上山等早上的日出已经从部分登山爱好者的小众玩法,变为年轻人彰显活力的酷炫体验。

在清晨或傍晚,有空就去爬一爬山的人多把爬山当作强身健体的运动。而夜爬看日出,大家追求的更多是人生少有的一次体验,在漆黑的山林里一刻不停地赶路,在冷风朔朔的山顶看着城市夜景等待着东方既白。即使下山后恢复体力的时间长于白天登山,但也正是上下山的不容易,让登山的体验更为珍贵。

长虫山上等着日落的游客.jpg

小李今年即将升入高中,一直以来专注学习,没怎么外出游玩过,眼看即将迈入更加艰辛的学习之路,他的父母决定就近带他看一次日出,顺便来一次山里的露营。

7月23日晚上11点多,小李一家到达长虫山的棋盘处。周围的摊子还有零散几个亮着灯,却不见摊主,成群结队赏完夜景的登山人正沿路返程,手机、电筒的光在黑暗中组成了一片小小的星子。山上没有路灯,只能隐约看到黑暗中婆娑的树影。“我们准备了续航很久的大手电筒,小帐篷、小夜灯和一些零食,我爸妈也和我说了晚上山里可能会有些吓人。”但一路向上,遇到的行人越来越少,一点点走进黑暗中的体验还是让这个初中刚毕业的孩子紧紧依偎在父母身边。周围的树林里时不时传来“悉悉窣窣”的声音,路旁水沟里蛤蟆呼朋唤友的“呱呱”声伴着不知名小虫的鸣叫声,给小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长虫山顶上游客向村民买东西.jpg

“读高中更苦啦,趁这一个月带他把感兴趣的事都做一遍,说不定以后写作文也用得上。”小李父亲大大咧咧地开着玩笑,小李则对着父亲做了个鬼脸。“在路上走,还有大虫子飞过来撞我们,把我妈吓‘死’了。”回忆起当晚的夜爬,小李手舞足蹈地比画着,“这么大,一下子撞到我妈手上,我耳朵都要被她震聋了。”

因为山里太黑,小李一家一路疾行,只用了一小时就登上了山顶。他们意外发现还有不少大学生停留在山顶,升起了一个小火堆围坐在一起。“我们和年轻人们聊了一会就回帐篷睡了,第二天起来看日出的时候问了一嘴,才发现他们熬了一晚上没睡。”小李父母感叹着,“年轻无极限啊。”

阳光透过云层洒落,光柱清晰可见.jpg

早上5点多,小李被父母叫醒。“太阳还没有出来,但是天已经开始亮了。”周围的人慢慢聚集在一起,清晨的山顶渐渐热闹起来,大家叽叽喳喳地讨论着到底几点才能看到日出。“一开始我还很困,突然就有人喊了一声‘出来了!’然后一群人哇哇地叫,大家全都开始找位置找角度,石头上都站满了。”

太阳冒头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拿出相机、手机,用心地、专注地记录下这一美景。最后,一起看完日出的大家举起山顶的国旗,开心地留下了一张大合影,不论是相约而来的朋友、家人,还是初次结识的陌生人,大家都露出了激动又振奋的笑容。

微信图片_20230725173024.jpg

欧阳也是这群人中的一员,她和朋友相约而来,因为都是女生,大家不敢在山上过夜,所以选择凌晨3点起床从家中往山顶赶。“我们就住在和谐世纪,扫了共享电动车就骑着过来了。”欧阳笑称自己也是“见过凌晨4点的昆明”的人了。在来长虫山的路上,欧阳和朋友两人还有过犹豫,城市里还有路灯,但山上一片漆黑,引起人无限恐怖遐想。

“结果骑到山脚,发现一群人在往山上去,不管认不认识,问一句‘你也来看日出啊?’就自然地结伴而行了。”欧阳大学和同学去过华山,当时也去看了日出。“我还是第一次在家乡的山上看日出,虽然长虫山没有华山那么高、那么险峻,但是日出的时刻,还是一样的壮观。可能是在自己的家乡,周围都是熟悉的方言,我觉得,这次看到的日出更温暖明亮一些。”

半山腰能看到的城景.jpg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龚楚童 邓莎莎 摄影报道

一审 杨茜

责任编辑 罗秋旭

责任校对 何丹

主编 何晓宇

终审 编委 曹婕

专题更多>
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建书香社会,共享现代文明——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学习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