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迹青年丨职业陪诊师 :“临时家人”的温情与生意
开屏新闻2023-09-13 19:04

1.jpg

老年人患病率高、慢性病多、并发症多等,这些让他们成为了医院的“常客”。大到医院看病,小到乘车排队、检查缴费都需要电子扫码,部分老年人弄不懂、扫不了、站不住、等不及成为现实难题。

充当着老人的“临时儿女”,职业陪诊师的出现有效解决老人“看病难”。顾名思义,陪诊师即陪同诊疗的人,主要工作内容是代替或协同患者挂号、问诊、取药、缴费、取结果、接送患者就医等。换句话说,就是充当“临时家人”陪伴患者就医,并充当患者和医生之间的沟通桥梁。

(01)

临时“家人”

2.jpg

早晨八点半的医院

“走吧,没事的,不紧张。”萌萌轻轻拍了拍病人的肩膀,刚一见面,她便通过亲昵的动作与对方拉近了距离。

早上8点半,陪诊师萌萌身穿一袭蓝色长裙,来到云大医院开启今日的陪诊工作,她温柔的声音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对医院的恐惧。在后来的陪诊过程中,萌萌用沉稳的话语,高效的行动力,安抚了患者焦躁不安的心。

一般的陪诊流程,患者需要在医院平台或者微信公众号提前预约挂号,与萌萌通过电话等方式预约好看病时间、见面地点。萌萌说,若是外地患者来昆明,自己会提前告知患者距离医院的酒店。

“医院里的墙比教堂聆听过更多的祈祷。”在医院,生死离别每天都在上演,许多人对医院会有一种莫名的恐惧,他们害怕自己会查出什么不好的病,从而害怕自己一个人看病,可这时候如果有人在旁边能安抚自己,紧张害怕的情绪会消解很多。

跟随着萌萌的脚步,患者快速地穿行在医院的各个角落。萌萌提前规划好就诊路线,确定好可以同时进行的检查。一路跟着萌萌上到三楼,“这里是抽血的地方。”随后又下到副楼二楼“这里是B超室。”旁人需要跟着指示牌一步步走,而萌萌则带领着患者快速地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从左边的楼梯下去,从右边的电梯上来,整个过程只需5分钟。

“滴”的一声,签到成功。接下来,便是等待。抽血要等待,做B超要等待,拿结果要等待,取药要等待。等待在萌萌的陪诊服务中占据了大量时间。

3.jpg

正在等待中的陪诊师

等待中,萌萌一直陪着患者聊天。直到感到患者明显的倦意,她才打开手机,又完成了几个新单的对接。一上午的时间匆匆流逝,作为一个宝妈,她还必须留出下午的时间照顾自己的孩子。

晚上10点半,一个紧急服务找上门来。“我老公摔伤了腿,我现在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不方便,你能不能来帮帮我?”挂掉电话,萌萌立马打车来到医院门口,等待着患者的到来。

第一时间接到患者,萌萌便把他安顿在医院大厅内的椅子上。她则忙上忙下,挂号、排队、等待检查……一系列事情忙完后,萌萌回到家已经接近深夜12点。刚到家,还没休息一会儿,又来了一个单子……

第二天早上6点45分,萌萌赶着第一趟地铁去医院给病人挂号。萌萌说:“这个医院规定特殊,一天限号80个。”当萌萌7点多赶到医院的时候,号已经挂完了。第三天,萌萌不到5点就来到了医院,此时她前面已经排了20多个人了,一个多小时她才挂到了号。

萌萌说,老年人在自己的陪诊服务中占比很大。他们大多通过子女下单,子女则是因为工作,或是与父母分居两地而抽不开身。

几天前,一位阿姨通过子女找到萌萌。“阿姨要看口腔科,可一到医院心里就慌得不行。一测血压,偏高了。”萌萌像家人一样,陪阿姨去吃早点、逛街、唠家常。最后,血压终于平稳,可以拔牙了。拔完牙后,阿姨拉着萌萌,“走,去我家吃饭。”夹杂着昆明方言的普通话让萌萌这个河南人有些听不太懂,但真诚的心意是相通的。临走,阿姨一直拉着萌萌的手,指着自己家的方向:“得闲来家里。”

(02)

医患之间的桥梁

4.jpg

等待取药的陪诊师

宝妈这个群体在萌萌的陪诊服务对象中也占大多数。同为宝妈,萌萌也更容易共情。

这天,一个宝妈找到萌萌去陪诊,在萌萌为宝妈演示了一遍流程之后,宝妈坚持要自己动手操作一遍,一只手抱着孩子,一只手在机器上操作。宝妈抱着孩子的臂膀弯曲着,让萌萌想起自己带着孩子从河南到昆明的场景。

萌萌曾在河南省一家三甲医院担任护理一职长达10年,后丈夫调到云南工作,便辞职带着孩子来到昆明,成为一个全职宝妈。

“在家的时间久了,感觉跟社会脱轨了,感到迷茫、焦虑、觉得自己没有用处,莫名心慌。”此后,萌萌又考了药师证,在医药公司上班做采购,但计划赶不上变化,疫情悄然来临了。为了孩子的安全,萌萌又一次辞职在家。

在一次与朋友的闲聊中,她接触到了陪诊师这一职业。陪诊师自由度很高,既能兼顾家庭,增加一部分家庭收入,又能和自己所学的护理学挂钩,萌萌觉得这简直像是为自己量身定做。

一些医学专业话术,患者听不懂,萌萌便会充当“翻译官”,一面向医生陈述患者病情,一面向患者陈述医生的诊疗方案。“但是,有些老年患者自己也不太理解,我就会用文字,录音等方式记录下来交给他们的子女,以便治疗。”陪诊师在患者和医生之间搭建了一个小小桥梁,极大地缩减了看病的时间。

5.jpg

忙碌中的医生

小马曾经是一名自由职业者。2022年3月,小马刷短视频时偶然间发现了陪诊师这一职业,很感兴趣,便加入了这个职业,到现在已经做了一年多。

小马说自己的陪诊对象中外地患者占70%。大部分患者从各个州市赶来,远一些的从贵州、四川来。“这一来一回间,路费支出大了,时间上也不宽裕。”这时候,小马就用“代问诊”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视频连线等方式,医生和患者实现异地问诊,并用录音,文字等形式将医生的问诊情况记录下来,发送给患者,方便患者在当地的医院就医。

这样一来,小马就变成医院里忙碌的“寄件人”。“患者从各地赶过来需要时间,金钱花费也比较多,而有的检查结果要三四天才出得来,我们会让患者先回去,等检查结果出来,我们再将结果寄出去。”

小马实在是一个有趣的人,以至于上到80岁的老年人,下到六七岁的小孩都乐意小马陪诊。“我曾经陪诊过一个患了阿兹海默症的老人,老人家记忆力不好,但每次见到我,都能认出我来。上次在医院隔了老远看见我,连忙走过来拉住我的手。”还有一个小孩,小马陪诊了几次,每次见到小马都撒娇:“小马哥哥,陪我玩玩嘛。”“小马哥哥,我想去你家玩。”

小马不但会陪诊还会剪视频。小马通常在各个平台上发布自己剪辑的陪诊视频,主要在抖音平台上发布视频内容,有的客户在刷到小马的视频后,会在平台后台私信小马;线下的客源则是熟人推荐。

小马的朋友圈中,也在不断更新自己陪诊服务的日常,记录着自己生活的点点滴滴。他偶尔会发一些患者送的小礼物,他说那既是客户,更是朋友。

(03)

职业陪诊的困境

6.jpg

排队中的陪诊师

作为一个新兴的职业,陪诊师一直在质疑声中发展。

“听说了吗,最近新兴了一个职业,叫陪诊师。”“不就是黄牛、医托吗?”即使已经从业很久,小马还是经常听到这样的对话。“医托”一词犹如一根长矛直直地插在陪诊师的牌子上。

医托潜藏在医院周围,寻找就诊群体,利用患者“病急乱投医”的心理,将患者推荐去指定的医院,从中获取高价介绍费。而患者在这些私立医院就诊带来的费用高、治疗效果不佳、医保无法报销等问题,自己都没有办法解决。黄牛是通过一些非常规手段抢占医院号源,再加价卖给患者。

网上经常有一些评论:“你不是医托吗?帮我去插个队应该不是难事吧?”面对误解,陪诊师们总是有口难言。只能在陪诊过程中,尽力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大众对陪诊师的误解对陪诊师的发展造成一定阻碍,国家对于医药类的网络词条也严格把关,因此要想在网络上轻易找到“陪诊师”这一词条也不容易,陪诊师的客源极大受限。

当前,我国法律并没有针对职业陪诊的专门规定,患者、职业陪诊师、医院之间权利义务划分并不明确,这存在一定隐患。不仅患者担忧信息泄露、人身安全,陪诊师也担心自己将会承担的风险。

7.jpg

参加南博会的陪诊师

此外,陪诊的价格是另一个焦点。在淘宝上、抖音上,甚至熟人介绍的陪诊师费用不一。曾有网友评论道:“我要不要选便宜点的陪诊师,但便宜的陪诊师会不会不好。”

按照某平台基础就医陪诊团购价格计算,平均每小时60至150元。如果还涉及夜间、加急或者是全程接送,价格也会上涨。时间则从约定见面时间起计算,服务时长超出后可以购买加时……价格的不确定,也阻碍着陪诊师的发展。

随着陪诊师市场的不断扩大,陪诊师也逐渐分化为个体户和工作室(公司)两部分。市面上的陪诊机构的从业门槛低,缺乏相关行业规范,其准入门槛不高,没有年龄、专业、学历等限制,从业人员资质水平、专业能力也是参差不齐。

在手机应用商城中有大量专业陪诊App,一些综合服务平台上,不少提供陪诊服务的公司或个人都是作为家政公司的一项服务内容。而有的应用在同一城市所覆盖的医院不够丰富,多数应用都没有展示陪诊师信息,客户无法自主挑选,这也让很多人对陪诊持有怀疑态度。

(04)

专业化的需求凸现

8.jpg

图片拿着化验单等待的陪诊师

近日,“滇医通”上线公益陪诊,媒体、医院、高校三方合作开展为期两个月的公益看诊服务。这让陪诊师一词更进一步走进云南人的视野,陪诊背后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也逐渐被看见。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公布,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2.64亿人。其中,没有上过学和只上过小学的占老年总人口的70%,他们是“非网民”的主要群体。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医院采用线上预约挂号,智能签到等模式。不会使用智能机的老年人只能人工进行挂号、排队、签到,同时老年人对医院不是那么熟悉,看病所花费的时间便会大大增加。

此外,老一辈曾生活的“熟人社会”中,长期构建起的“你家有事我家帮”,在现代社会中难以维系。陪诊师的出现,用家人般的关怀陪伴着这部分人逐渐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模式。

与此相对,年轻一代寻求陪诊师的心理则不尽相同。不习惯于礼尚未来的长久关系,年轻人则更倾向于萍水相逢的简单直接。一位小红书用户在陪诊视频底下这样说:“我找陪诊师,是因为不想欠人情。”

9.jpg

忙碌中的医护人员

陪诊师完美地符合了渴望家人般的陪伴和“不想欠亲戚朋友的人情”的双重需求,在给予这类患者提供“不欠人情的”的短暂服务时,也给予了他们所需要的简单与边界感。

对于陪诊师的认知或许不尽相同,但有一个词出现了最多次数——陪伴。萌萌说:“我们在陪诊过程付出的是替患者等待的时间,为患者提供情绪价值,陪伴是这份工作的核心。”他们在陪伴什么呢?他们在陪伴那些被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抛下的老年人;在陪伴正在成长中的小孩;在陪伴独自一人看病的年轻人;在陪伴一只手抱着孩子,一只手操作机器的宝妈;在陪伴远道而来,不熟悉医院的病人。

如今,陪诊师越来越人性化,也越来越专业化。采访中,有患者表示,希望陪诊师能够具备专业知识,熟知医院看病的流程,同时也希望国家能够出台相关政策对患者、陪诊师有相关的保障,比如开设陪诊师资格证。挑选出品行端正的,诚实守信懂医学病理的陪诊师。

而患者的这些需求,也刚好暗合了小马对未来的规划。他说希望能够建立一个像美团一样的公司,吸纳更多的陪诊师,提供更加规范化的,统一标准的陪诊服务,让人们需要陪诊服务时,像点外卖一样不仅方便,也实现全程数据可见。

10.jpg

陪诊师在陪患者做胃镜


来源 云迹青年融媒工作室(作者 吴沛钊 实习生 云南师范大学 冯婧)

责任编辑 吕世成

责任校对 袁熙

主编 严云

终审 编委 李荣

专题更多>
党纪学习教育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学习共建书香社会,共享现代文明——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