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评被判赔2.3万元,信口胡说绝非网络时代传播规律
开屏新闻2024-02-29 08:45

“几千万粉丝的网红是如何吃里扒外的!”“你知道这种东西害了多少中国人吗?”“卖垃圾,给消费者带来垃圾”……这是一名粉丝数30余万的测评博主对另一名售卖乳胶产品的电商大V的视频评价。字字句句都载着愤怒和不满,乍一听,这至少也该是本人买了商品、体验太差,才出此评价。然而,经法院审理鉴定,这些言论并非基于其本人的测评或体验而发表,“既缺乏必要调查,也未尽到审慎注意的义务”。

给别人发恶评,自己也没好果子吃。近日,苏州互联网法庭审理了这起因测评引发的名誉权纠纷案,并判决发表以上评价的被告立即停止侵权、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原告经济损失2.3万元。在争辩中,以测评博主为代表的被告一方,有句辩词十分耐人寻味:“原告公开发表推广视频,被告方看到后即进行评价,符合当前网络时代的传播规律,不能证明存在主观恶意。”

近年来,测评行业大火。作为测评方,应该发布独立客观的经验分享、为消费者提供实用的参考价值,以保障他们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反观被告博主,炮轰产品前连买都没买过、用都没用过,随随便便把别人的心血说成“垃圾”,于言辞上刁钻刻薄,于道理上也站不住脚。一个专业搞测评的,发出来的商品评价却没经住法院的测评。到底是谁在“害人”,到底什么才是“垃圾”?

测评当“托”、忽悠顾客的,并不少见,但像这名博主一样,满口恶评还大言不惭往自己脸上贴金的,实在罕见。对一件正在推广的商品进行评价,满足了消费者“买前看测评”的习惯需求,确实符合当下信息传播的规律。但这一切都应该建立在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发虚假测评、故意抹黑,显然存在恶意竞争的嫌疑,不仅侵犯他人的名誉权,也误导了消费者,破坏了市场秩序。

这句辩词背后的逻辑和世界观虽然令人惊掉下巴,但说出了很多自媒体不敢说却照做的内心遵循,甚至说出了很多网络平台病态的算法机制。看看这乌烟瘴气的网络屏幕,那些虚伪造作的摆拍、头头是道的谣言、精彩纷呈的对骂,发布者并不会顾及内容的真实性,只要有图有视频有小作文,只要情节夸张、言辞吸睛、怼得够狠,就能妥妥地跨入流量高地,顺带达到抹黑竞对、粉丝猛涨乃至流量换钱的目的。

乌七八糟的失真内容,往往在瞬时带来铺天盖地的点赞转发,看似是满足了网络信息的传播条件,其实是在污染网友视听,消费用户感情,久而久之,必会激起公众反感,反噬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近年来,随着监管部门从严整治导向不良的短视频等内容,着力解决平台审核松、推荐算法不科学、流量分配机制不合理等突出问题,网络平台的歪风邪气被扫除了不少。互联网法庭审理恶评一案,并给出权威详细的法理说明,是对网络失真乱象的又一次亮剑。

网络环境是开放包容的,但容不下满嘴跑火车的谣言,即便没有“主观恶意”,也要承担法律责任。休再将信口胡说当作“网络时代的传播规律”了。


来源 北京晚报(辛音)

责任编辑 易科彦

责任校对 刘自学

主编 严云

终审 编委 李荣

专题更多>
党纪学习教育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学习共建书香社会,共享现代文明——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