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云南省举办第55个世界地球日主题活动
开屏新闻2024-04-22 13:46

4月22日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在当天举行的“守护七彩云南生态 抚平云岭大地‘伤疤’”主题活动中,云南省第二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以视频形式首次面向公众发布。

与此同时,云南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赵乔贵发布并介绍《云南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该专项规划的编制实施在云南尚属首次,对云南省统筹所有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重要途径、一体推进筑牢祖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里程碑”意义。

分割线

发布7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

图片1.png

云南省第二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共7个。其中,昆明市晋宁区“村投公司”整合乡村土地资源、在滇池环湖路以内开展生态种植,在滇池环湖路以外规范现代农业生产,区域整体发展“农文旅”融合产业,积极将乡村土地资源发挥生态效益,生态效益产生多元经济效益,经济效益带动乡村绿色发展社会效益,有效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改善了人居环境,缩小了城乡间基础设施差距,保护了区域生态环境,提升了农作物品质,晋宁区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图片2.png

丽江市华坪县曾经以“煤”为生,现在转型为依托“生态产业”致富的绿色生态产业县,其创造“金沙江百里芒果长廊生态修复”模式,筑牢了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该县芒果种植面积达44万亩,居全国第二,全省第一,实现年产量39万吨,产值84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6.5亿元,加工产值57.5亿元。

图片3.png

普洱市澜沧县景迈山以保护为基础探索茶文旅融合发展。通过不断优化景迈山“森林—茶林—村落”布局,加强对山上森林保护,景迈山森林覆盖率高达83.14%,有效保护了134科1500种种子植物、250种以上野生脊椎动物和150种以上保护野生动物,3.3万亩生态茶园获得有机认证,保留住了景迈山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和古茶林生态景观。

生态茶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景迈山茶叶价格逐年上涨,每公斤茶叶从过去的五六百元上涨到一千多元,增幅达50%,茶农收入由每亩1000—2000元提高到6000—8000元。9家景迈山古茶林诚信联盟企业中,有6家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依托茶文旅融合发展,2023年中秋国庆节假日期间,景迈山迎来旅游打卡热潮,接待游客17988人次,同比增长270.66%,景迈山茶农“变身”成为“创业达人”,开起民宿、农家乐,吃上“旅游饭”,促进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图片4.png

保山市隆阳区百花岭是保山市隆阳区芒宽乡的一个自然村。由于地处高黎贡山深处,交通不便,基础设施配套短缺,村民靠山吃山的传统生活方式,对当地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一定破坏。随着高黎贡山丰富的鸟类资源吸引了众多的观鸟爱好者、鸟类学者到高黎贡山拍摄或观察,为百花岭村发展观鸟旅游提供了契机。

近年来,以观鸟为代表的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迅速,随着观鸟产业的逐渐成熟,百花岭已形成了一系列的生态旅游服务,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22年人均纯收入约为13600元。目前,百花岭村共有观鸟塘24处,农家民宿、客栈17家,农家乐餐饮19家,鸟导80多人,从事与旅游业相关人员900余人,每天可同时接待游客700余人。2023年以来,百花岭村的鸟塘观鸟售出观测票6100余张,收入约44万元,带动住宿、餐饮、研学等行业收入近800万元。通过分红制度,全村人均可实现增收3000余元。

图片5.png

德宏州盈江县积极“引智”参与林业碳汇开发。盈江县大力推进国土绿化行动,生态修复措施有力,全县共发展种植林木121.69万亩。2022年6月,盈江县林草局、中盈公司收集编制11149.4亩一期碳汇新造林项目,由县自然资源局进行确权后,与50户林农签订合作协议,顺利完成项目申报。2022年7月,按照国家标准,建立碳汇林项目样地,并进行样地调查监测,为造林碳汇量认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图片6.png

2022年8月,国家发改委审定与核证备案机构对盈江林业碳汇项目(一期)进行认证,盈江林业碳汇(一期)项目,预计年减排量(净碳汇量)为15346.49吨二氧化碳当量。项目计入期5年,总减排量为76732.47吨二氧化碳当量。2022年11月,一期开发项目在县发改局成功备案,标志着盈江林业碳汇(一期)项目成功开发。2022年12月,盈江林业碳票首发共为50户林农发行首批盈江林业碳票91张,总减排量76732.47吨二氧化碳当量,并与盈江县允罕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厦门致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盈江县隆泰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3家自愿减排企业签订价值约115万元的认购协议。

图片7.png

大理州“湖泊革命”综合治理洱海生态。洱海水生态修复取得积极进展,草、藻、鱼、鸟等动植物的种群和结构不断优化,生物多样性稳定向好,一度消失的“水质风向标”海菜花重现洱海。洱海春鲤、杞麓鲤等土著种类有所恢复,鱼类种群逐步多样化。鸟类从历史上仅有极少数的水鸟增加到162种。

大理州把提高治湖法治化水平作为洱海保护的重要保障,充分利用优质的自然资源本底条件,依托优美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遗存,在最大限度减少人为扰动的前提下,融合发展旅游、康养、休闲、文化等产业,通过旅游者消费、购买产品等方式实现生态产品的增值溢价。

图片8.png

西双版纳野象谷景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西双版纳野象谷景区规划控制面积5100亩,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结合野象谷景区的实际,采取“管经分离”的合作运营模式,于2005年引入了云南省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控股的云南金孔雀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主要合作企业,多措并举加强全民所有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形成固定提成收益用于保护的长期稳定循环,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权益得到切实维护,人象冲突得到有效缓解,实现了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所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16年至2022年,野象谷景区实现门票收入共计59689.5万元,平均每年达到8527.1万元,管理所可用于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的收益分成共计2984.5万元,平均每年达到426.4万元;自2016年至2022年野象谷索道门票收入共计9966.38万元,平均每年达到1423.76万元,上缴州财政共计797.31万元,平均每年达到113.9万元。通过以协议方式约定,提取固定收益分成,基本满足了野象谷景区的每年管护成本,形成了收益到管护的循环。

目前,西双版纳、普洱和临沧三个州(市)正申报亚洲象国家公园,其中,西双版纳州面积为774.90万亩,占83.28%。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整体被纳入亚洲象国家公园申报范围。

截至目前,云南共征集发布了2批14个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从中归纳总结出外溢共享型、赋能增值型和配额交易型3种典型模式并多渠道宣传推广,不断为各地努力将绿水青山中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合理高效变现夯基垒台。同时,全省自然资源系统还在持续积极构建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体系、探索开展自然资源价值核算、统筹推进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和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认真落实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报告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等方面发力,以实际行动助推我省加快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分割线

积极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

当天,赵乔贵发布并介绍了《云南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他强调,《规划》是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的专项规划,其编制实施在云南尚属首次,对云南省统筹所有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重要途径、一体推进筑牢祖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里程碑”意义,是今后一个时期省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任务的总纲和空间指引,必将对云南省做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工作、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云南新篇章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赵乔贵指出,《规划》分析了云南生态现状与面临形势,明确了全省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总体要求和到2025年、2035年要实现的各项目标,提出了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维育世界生物多样性宝库、提升高原立体特色农业空间生态功能、建设韧性城镇空间、构建生态廊道网络5大主要任务。聚焦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生态修复,部署了12个重点工程、47个重点项目,全方位确保全域全要素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

下一步,云南将围绕《规划》目标,聚焦重点流域和重点区域,细化完善任务清单,做实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继续督促指导各州、市、县、区以省级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编制好本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推动各级各类生态修复重大项目上图入库,加强动态监管,实现全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一张图”管理;积极鼓励和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参与,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通道,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张勇 文 云南省自然资源厅 供图

一审 熊波

责任编辑 何丹

责任校对 刘自学

主编 严云

终审 编委 李荣

专题更多>
党纪学习教育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学习共建书香社会,共享现代文明——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