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屏人物|情迷“发现的艺术”,玉溪一收藏爱好者有80余件奇木
开屏新闻2024-05-06 16:47

“在千姿百态的大自然中,树根是一种再普通不过的东西,但通过人们的发现,被大自然鬼斧神工‘雕琢而成’的树根有了千姿百态的生命之魂和神态之美……”钟情于发现并收藏奇木的玉溪市民陈林,将自己痴迷的爱好总结为“发现的艺术”。

分割线

似马、像熊

奇木造型逼真

萌萌的大象、奔跑的骏马、拉琴的小熊……近日,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来到陈林的家中,只见他家里的博古架上、电视柜上,随处可见收藏的奇木,这些奇木形态各异,造型逼真,让人心生喜爱。

陈林和他的“发现的艺术” (1).jpg

今年64岁的陈林,从小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30多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新平县参观了一个根雕展,他便对树根产生了兴趣。但是,相比于经过人为艺术创造形成的根雕或者木雕,陈林更钟情于大自然“雕琢”而成的奇木,有着原始神韵的作品。

“这些木头,被发现时要么是枯死的树桩,要么是在农家的柴堆里,我的原则就是不破坏生态。有时候十天八天也不一定能找到一件,但找到就很兴奋。”陈林说,年轻时,每到周末他便背上背箩,带着干粮,往山里跑,往农家的柴堆里钻,去发现有价值的木头。

分割线

独具慧眼

把木头“变废为宝”

“这个豹子是我在新平一农户的柴堆里发现的。”陈林拿着一头奔跑的“豹子”向记者展示。“当时它就堆在柴堆里,看上去就是一个树桩上有一根枝条。我把它取下来,剥去树皮后,发现就是一个豹子,连牙齿都有了,这是我发现的第一个作品。”回忆起发现这只豹子的过程,陈林的脸上堆满了幸福。

陈林和他的“发现的艺术” (2).jpg

“这只小熊是很多年前就发现了,但总觉得缺点东西,就随便放着了。后来,我在山里一户人家的柴堆里发现这把琴,当我在想着要找个怎样的基座放这把琴时,转身就看到了之前发现的小熊。”陈林说,当时他就感觉小熊一直都在“等着”这把琴。之后,陈林把酷似琴的木头放在了像熊的木头上,再加了一根竹子的琴杆,一个小熊拉琴的作品便完成了。

陈林和他的“发现的艺术” (6).jpg

在陈林家,还放着一个酷似大象的奇木。说起发现这个作品的过程,陈林滔滔不绝。他告诉记者,一次他和朋友进山找有创作价值的木头,当路过一个还立在地上的枯木时,朋友们都没有注意到。“从上往下看,这个木桩确实平平无奇,但当我趴在地上,从下往上看它时,它不就是一头大象嘛!”陈林说,有了这一发现,他和朋友便把这个木桩取出,并带回了家。

当他把木桩的树皮剥除后,原本平平无奇的树桩让陈林都惊艳了。“树杈是象腿、象鼻子、象牙,树桩是身子,树疙瘩是耳朵,活灵活现啊!”陈林说。

陈林和他的“发现的艺术” (4).jpg

在陈林家中,还有放置的木头被虫蛀后形成的“福”字;有小狗都怕,小孩被吓哭过的木“老虎”……30年里,陈林发现并收藏了不少奇木作品。

在农村里只能做烧柴的木头,在陈林的“慧眼”里,变成了一件件“宝贝”,拥有“变废为宝”技能的陈林也乐在其中。

分割线

想把作品展出

让更多人欣赏

“发现的艺术‘巧’在大自然‘雕作’而成,‘妙’在似与非似之间,当然也离不开人们画龙点睛式的微妙创造。”陈林把自己的爱好称为“发现的艺术”。三十年,陈林将自己工作之外的闲暇时间,都用在了寻找奇木上。

陈林和他的“发现的艺术” (3).jpg

在他看来,到村子和山里寻找木头,翻山越岭的过程不但能锻炼身体,而且还能欣赏大自然之美,让人身体健康、心情愉悦。

目前,陈林已经收藏了80余件奇木作品,如今,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也很少上山去发现奇木了,现在,陈林又有了新愿望。

他告诉记者,想有一个平台让他展示自己多年来的收藏,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奇木收藏。“我希望能够有平台,为我提供一次展览作品的机会,让人们了解这种发现的艺术,让更多人一起来感受这种艺术之美。”陈林说。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李春丽 杨茜 摄影报道

一审 孙琴霞

责任编辑 袁熙

责任校对 吕世成

主编 严云

终审 编委 李荣

专题更多>
党纪学习教育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学习共建书香社会,共享现代文明——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